智慧城市网

登录

别再模糊了概念 你真正需要的是云服务

来源:钛媒体
2016/5/23 10:30:3415207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中国IDC圈6月12日报道:云计算模型的三种模型–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正在快速演变。而云服务提供商都试图在模式栈的上下两个方向进行扩展,以期能提供一站式的IT服务。这些天有不少创业者询问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区别,就连有一定经验的,面对这两个概念的时仍然是一头雾水。

  
  在云计算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从业者乐于宣传“云计算”的概念,以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词汇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而当云计算在国内真正兴起,涌进了大批想要瓜分蛋糕的创业公司,又往往以“云服务”为自家的产品背书。
  
  即便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专家呼吁“云计算”和“云服务”这两个概念应该加以区别,商业市场显然并没有听从这一建议,如今整个云计算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3000亿美元,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概念也越发的模糊。
  
  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区别在哪里?
  
  一般来说,提到云计算不少人会想起三个词汇,即IAAS、PAAS和SAAS,单从字面来讲,其中的S是Service(服务)的缩写,也是云计算典型的三种服务模式。不太严谨的说法是,IaaS是基础的云计算产品,而PaaS、SaaS以及后来衍生出的诸多概念都属于云服务的范畴。
  
  不过,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是指一种技术架构,主要包含了虚拟化、自动化部署、分布式计算等技术,这个技术架构的优点是可以对外表现非常的并行计算性能、规模伸缩性和健壮性。
  
  而“云服务”是指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支撑下,对外提供的按需分配、可计量的IT服务,可用于替代用户本地自建的IT服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IaaS、PaaS、SaaS。而国内之所以导致这两个概念的混乱,大概是三个原因造成的。
  
  1、造势需要
  
  不管是早期的云计算厂商还是客户,乃至为用户提供云存储服务的厂商,都有鼓吹“云计算”概念的嫌疑。从目前来看,这一策略不可谓不成功,云计算万亿市场空间的共识已经形成,政府也多次表态支持云计算的发展,重要的是在云计算的概念下一些基础的云服务早已渗入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比如云存储服务。
  
  2、转移焦点
  
  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云计算巨头,过去一直在强调“计算”的价值,原因在于云计算开始时的竞争对手是传统的IDC服务商,外界对云计算的理解也有些狭义,通常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很容易理解的是,在服务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强调云计算的弹性服务更容易赢得客户的青睐。
  
  3、云计算的早期用户决定的
  
  除了大众化的云存储服务,直到今天很多云服务的买单者仍是企业用户,尤其是大型的企业用户。它们对云计算的早期需求局限在IT基础设施上,典型的就是亚马逊的EC2,提供Web服务的方式让使用者可以弹性地在虚拟主机上运行程序。只不过EC2翻译过来应该是弹性计算云,国内直接采用了“云计算”这一词汇,后来更是被用于概括各种云计算服务。
  
  其实从国内各大云计算厂商的slogan很容易看出对云计算和云服务理解的差异。我们不妨看几个案例:
  
  阿里云: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浪潮:中国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
  
  百度开放云:可靠的智能云计算服务平台;
  
  新浪云:免运维的云计算服务;
  
  金山云:高品质的云服务专家;
  
  网易蜂巢:专业的容器云平台;
  
  不难发现,以浪潮、阿里及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云计算厂商仍在强调“计算”的概念,浪潮等有服务器销售背景的企业更擅长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三大运营商布局云计算的思路也是在服务国内的大客户,阿里云在去年赢得了中石化、中石油、12306、国家电网、新浪微博、芒果TV等大型企业,但大多数使用的仍是云主机、数据库、缓存、云存储等服务。
  
  而百度、新浪、金山、网易等已经开始直接或间接的强调云服务,尤其是网易直接深入到了云计算的垂直领域,从即时通讯云服务、云客服、视频云、反垃圾云服务等多个角度布局了云服务产品。
  
  纵观国内的云计算格局,已然进入到了由微软、IBM、SAP、AWS等外资背景的云服务提供商,华为等IT巨头和三大运营商,阿里、百度、腾讯、网易、新浪、金山、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和众多中小云服务商组成的云计算2.0时代。或许也意味着“云计算”的光环正在慢慢褪去,云服务的时代即将到来。
  
  云服务比云计算有着更大的价值?
  
  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讲,除了云计算的服务端架构服务,还需要测试、BUG分析、数据分析工具、推广平台、反馈与客服平台等复杂且多样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关心云计算在基础设施上较于传统IDC有何创新,更关心云服务是否能够帮助他们降低开发成本、运营成本甚至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成本。
  
  就好比说,有人将云计算形容为互联网的水、电、煤,也就是基础资源,但大多数用户并不关心这些基础资源是怎么来的,而是关心可以用来做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云服务比云计算更加大众,也意味着更大的市场。
  
  根据2015年云计算厂商的销售额来看,AWS的成绩是79亿美元,微软斩获了11亿美元销售额。在这个差距背后,微软Azure的产品在测试数据上并不输于AWS,但在AWS的子产品中,除了EC2为计算云之外,其他产品皆为云服务。
  
  据Dropbox称,AWS约95%的新产品和新服务都是客户需求反馈的结果,仅在2015年,Dropbox就为AWS产品组合新增了722项新的功能和服务。相比之下软件出身的微软,在针对用户的运营服务上的短板非常明显,这大概是AWS独占50%以上市场份额的原因所在。
  
  此外,甲骨文不久前宣布以5.32亿美元收购了节能数据分析公司Opower,微软传出了收购物联网企业Solair的消息,亚马逊宣布将和Salesforce一道发力物联网。除了扩建数据中心补充技术设施方面的实力,云服务已经成为国外云计算巨头们军备竞赛的又一个要点。
  
  其实,跳出“云计算”的概念从云服务的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新浪、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云计算市场,以及创业者和投资机构看好这个领域的原因所在。
  
  简单来说,云服务是运行在云计算上的,巨头们可以通过自研的形式弥补在基础设施上的不足,创业者也可以通过租赁公有云或私有云的形式打破进入云计算行业的门槛。于是乎,云服务领域出现了两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其一、借助技术开放布局云市场的互联网巨头
  
  国内为典型的就是新浪和网易,比如说新浪搭建了国内家公有云计算平台,网易打造出了网易云信、网易蜂巢等优势产品。这类厂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研发经验,对开发痛点有着深入的了解,比如码农需要的服务,团队协作需要的服务,产品运营需要的服务,进而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对外提供相对的云服务。
  
  在宣传时不再强调IAAS、PAAS、SAAS等概念,开始主打“服务”的优势,具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快速部署、免运维等,就好像网易从“运营云”、“运作云”、“研发云”等角度重新定义云服务。
  
  其二、深耕云服务细分市场的创业公司
  
  从2015年开始,云计算领域的融资案例不断出现,深耕云服务细分市场的创业公司开始成为资本的新宠,尽管这些企业并没有自身的云计算能力,但对云服务的打包和整合却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个性化云服务的趋势。
  
  以容器云市场为例,从2013年开始,Docker技术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的一些创业者在Docker环境的基础上加入一键部署、资源编排服务、镜像仓库、云数据库、集群功能等形成了CaaS容器云,国内的容器云厂商已经有时速云、精灵云、数人云等,且相继完成了的融资。当然这个领域也吸引了巨头的加入。
  
  后要说的是,抛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云计算”一词在国内有被妖魔化的趋势,即无限放大“计算”的价值而忽略了“服务”的重要性。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云服务的实现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撑,但过于强调计算的结果,而弱化云服务的提升,就好比养大了一头大象,终却发现少了托运大象的运输工具。
  
  用户选择云计算是希望将之前硬件投入的成本转移到更便捷的服务上,而非为了获取所谓的计算能力。借用一句偏激的话说:云计算将死,云服务永生。至少是时候理清计算和服务的关系了。

上一篇:芯片厂家认准车联网行情 如何勇夺市场成焦点?

下一篇:同心戮力 共同推进全国合规安防建设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