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如何实现全部覆盖 各地又是如何具体操作?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6/2/26 15:50:4228466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密度。即单位面积内所需要的摄像机数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也不会产生异议,因为每个摄像机的拍摄范围有限,没有足够的摄像机数量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所以,要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数量要求是必须考虑的要素。
第二,角度。对某台摄像机来说,不管安装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安装方法,总会产生摄像死角和盲区(即使采用可360度旋转的球型摄像机也不例外),所以,必须要考虑每个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利用几台摄像机相互衔接交叉拍摄,来解决摄像死角和盲区,真正做到监控全覆盖。
第三,清晰度。影响图像清晰度(也可称为图像质量)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摄像机本身性能、指标,如选用的是标清还是高清标准、光照度如何等。二是使用环境因素,如白天还是黑夜,高温还是低温(不少摄像机在极高、极低温度下无法正常工作或根本无法工作),室内还是室外等因素。三是清洁度,因为摄像机一般都安装在比较高和比较隐蔽的地方,清洁工作不太方便,而且经常被忽视,所以这个因素更应注意(说起清晰度,往往只从技术角度考虑,忽视非技术因素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
第四,传输、记录和处理。这些因素也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因为人们往往只关注图像拍摄得是否清晰,拍摄范围是否全覆盖,而忽视图像终是需要传输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进行记录、显示和查看的。系统传输是指将前端摄像机视频信号通过光端机和电缆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数字硬盘录像机对图像录像存储。传输方式(物理上采用光纤还是电缆;技术上采用什么编码方式,是否有纠错功能等)、传输距离,存储记录方式都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视频图像能否全覆盖(传输过程有没有中断、图像有没有缺漏等)。
第五,智能分析。由于摄像机数量众多,管理人员不可能实时观察到每个摄像机监视的区域,因此需对重点摄像机进行视频分析,能分析视频区域内出现的警戒区警戒线闯入、物品或丢失、逆行、人群密度异常等情况,能跟踪视频区域内出现的运动目标自动识别出目标类型,标记目标并画出目标运动轨迹,及时发出语音告警信息,比如有人擅闯警区或无人进行值守等,并将有报警情况的摄像机画面切换到指挥中心上,提示及时进行相关处置。为了真正实现全覆盖,除了技术因素外,一些非技术因素也必须考虑。
各地如何具体实践?
兖州启动天网二期工程 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近日,山东济宁兖州区投资3200多万元,启动实施天网二期工程,在城区路面、重点部位、小区及农村社区、村庄安装近2000个监控点;新安装数十处卡口系统和电子警察。
工程将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届时将在全区进出城要道、各乡镇之间、兖州边界形成监控、电警、卡口三道封闭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临沂推进"雪亮工程" 2020年或基本实现全覆盖
2月24日,从山东省临沂综治“雪亮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6年底临沂市将基本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县区、乡镇、村居社区、网格、家庭五级联网的综治“雪亮工程”,基本实现“全域覆盖、金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服务于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据了解,“雪亮工程”是以三级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综治工程,“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基层群众负责监看使用,这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基本功能看,“雪亮工程”与公安“金盾工程”区别在于,“金盾工程”主要侧重于打击、破案等专业化警务工作,“雪亮工程”则侧重于群众性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两者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不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对于补齐专业化治安防控工作短板,提升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语: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打击*、治安防范、社会管理、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统筹规划不到位、联网共享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