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体味?让你大开眼界的奇葩生物识别技术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 2016/2/18 13:44:4615874
1、脑部扫描
近日,来自Binghamton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身份验证登录方式--脑部扫描。正如字面意思,该种认证方式是通过扫描被认证者的大脑,以确保其身份的准确性。当然,脑部扫描需要被扫描者头戴着脑电波帽才能进行。
据了解,这种帽子将通过每2秒显示500种不同图像的方式以确认对应用户的身份。目前,科研人员已通过该系统,对30个人进行了测试,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100%。试想,未来如果这项脑补扫描识别技术能够得到普及,将会有更多的设备用使用者参与进来。
对此,科研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该种识别方式的安全性极高,重点是暂时没有发现破解方法。虽然现阶段脑部扫描的方式,在短期还无法成为主流技术,毕竟每次都要头戴帽子,的确不太方便。
2、心电图识别
尽管做心电图时,我们貌似是只能看出心脏是否正常,但是也能用来进行身份识别你信么?原来每个人的心电图曲线也是的,国外有人发明了一种根据心电图识别身份的技术,其中“Nymi”是一款的正在开发中的腕带,它会记录用户的心电图,以此识别用户的身份。用户可以把Nymi当做为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解锁的*,当然用来当做网银的密保也是极好的。
3、静脉匹配
在美剧《尼基塔》中我们知道,虽然指纹是当前流行的生物计量学身份识别方式,但是过于依靠指纹也会有问题,比如复制指纹并不是什么难事,或者像电影《007》中把手掌剁下来拿到机器去识别。而使用静脉匹配的方式识别身份的好处是,必须识别活体的静脉才能够有效,因此,就不存在“伪造”、“复制”以及断肢的问题,而且现在检测装置甚至可以不用与身体接触就能实现,够高大上吧?
4、声纹识别
人类语言的产生是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之间一个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在讲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舌、牙齿、喉头、肺、鼻腔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每个人的差异很大,所以任何两个人的声纹图谱都有差异。每个人的语音声学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变异性,不是的、一成不变的。由于每个人的发音器官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仍能区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或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声音。因此一些保密领域已经开始使用声纹识别了。
5、笔迹识别
相信大家都有以下经历,就是每当刷卡支付时都要在单子上签上自己的梦名字,并且要与银行卡背面的签字字迹一致。没错,我们接下来要说的就是笔迹识别。作为生物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每个人的字迹都有着的特质且相对稳定,所以不同书写者之间字迹有着较大差别。如今,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重要合同/协议的签署,银行及金融机构等。
6、打字习惯识别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保护自己的敏感数据而使用密码,为了提供密码以外的安全保障,手机与平板电脑等都开始利用生物密码。佐治亚理工学院的ZhongLinWang团队所研发的键盘,采取了不同的识别方法,即打字模式。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字模式,例如敲击每个键的压力及两次按键的时间间隔等。
若键盘检测到使用者非授权用户,会自动锁定同时记录非授权用户已经输入的文字。尽管目前已经有软件可以通过打字速度来识别用户身份,但是这种智能键盘的表示,软件的做法比较有局限性,他们的智能键盘可以分析更多的指标,如用户敲击每个键的压力、不同键之间的时间差等。
7、体味识别
除了指纹、面部、虹膜等生物特征外,每个人的体味也是不一样,理论上讲同样可用来身份识别。来自马德里工业学院的研究人员,根据此原理在研究了人体体味的区别后,制造了一个据称能够像猎犬一样区别不同人的体味的“人造鼻子”。只需“嗅”一下就能知道测试者的身份。不过,这项技术仍处初期阶段,人造鼻子仍有10%左右的概率无法分辨出不同的气味,而且如果喷了香水会不会造成干扰也不得而知。不过,靠嗅体味识别身份的法子的确够奇葩了。
8、臀部压力识别
没有奇葩只有更奇葩,一坐便知的臀部压力识别法。确切地讲,就是利用人的坐姿和压力进行身份识别。目前,国外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研发出了一款汽车座椅的原型机,该座椅可以识别坐在驾驶位上的人的身份。这种发明的意义不仅在于确保只有特定的人可以发动汽车,而且还可以让汽车的座椅、反光镜等设备自动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同时你也不用担心朋友跟你借车了。
9、血管识别
虽然指纹识别已经成熟,但是其制约因素太多。比如,指纹很容易被复制。其次,别人完全可以先把手指从你身上取下来。而血管识别和指纹识别一样需要手部扫描,但是却有更多优点——必须要进行活体扫描。
10、眼部识别
视网膜/虹膜识别都已经出现一段时间了,不过一家以色列公司想要利用每个人独特的眼球运动来进行身份识别。据说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每个人的眼部运动都有固定的模式,比如会追随屏幕上的某个图标。这种系统的优势就是很难作假,因为这是眼部对刺激作出的实时反应,而不是像指纹那样的静态因素。而它的缺点,我猜想应该是需要进行接触式眼部运动采集,而且这种验证方式比指纹要来得慢(需要采集多个运动模式)。
11、耳廓识别软件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器官都是独特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长着两只耳朵,但两者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初创公司Descartes Biometrics(笛卡尔生物计量)便开发了一种可以识别用户耳朵形状的应用。据了解,该应用是通过识别用户耳朵与面部贴合屏幕的情况,从而确认出用户身份,也就是刷耳朵。Descartes Biometrics表示,该应用的识别率目前仍然不高,离实际应用还要有些时日。
12、鼻型识别
与耳廓识别相近的是,我们的鼻子也可以用做生物识别技术,不同的鼻型都是我们的生物特征。为此,英国的研究者们发现,人类的鼻子也能够作为一种身份识别器官发挥作用。不过应用起来应该和刷耳朵大同小异,但是需要做一个专门扫描鼻子形状的装置了,不过论其准确性目前还不得而知,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等到进一步的论证与实践。
结语:无论是我们熟知的生物识别方式还是这起奇葩的识别方式,都证明了一点,生物识别确实是非常神奇,而我们的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掌握也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