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移动支付发展任重道远 仅靠“砸钱”走不远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2015/12/15 15:08:3228278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 随着3G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带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兴起,使手机成为更便捷的交易终端。近几年,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普及率不断提高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使得移动支付发展的硬件条件逐步具备。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吸引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支付大战一触即发。而让你意想不到的移动支付战争后花落谁家,现在还难定论。国内移动支付不同商业模式并存,运营商、金融机构、移动支付第三方虽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合作关系,但总的来看,主导者、合作方以及运营模式不统一;此外,不同主导方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差别,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的载体及其工作频段不统一。上述两方面的差异,提高了国内移动支付推广的成本,为国内移动支付更快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使移动支付的发展存在瓶颈。移动支付的发展之路并不通畅无阻,路漫漫其修远。

 移动支付大战爆发 后花落谁家?
  
移动支付战争,是关于信用卡和使用你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购物的选择之间的一场战争。ApplePay、GooglePay、SamsungPay,很快还会有WalmartPay。这些商家都通过自己提供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让用户间支付从信用卡转移到移动设备上,他们都希望你能够停止使用安全性并不高的信用卡,使用更安全的移动支付方案。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碎片化。信用卡不会很快就被这些新的移动支付方案所取代。自苹果的ApplePay上线以来,移动设备支付行业开始有了发展,而未来几年这个行业将会呈指数增长。虽然在发展市场中,信用卡等将会成为很多人更愿意使用的支付方式,但是移动支付将会成为未来交易支付的一部分,让购买和支付过程进一步碎片化。

那谁将赢得这场战争?不是ApplePay,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如果不是ApplePay的话,那也就没有GooglePay、SamsungPay和WalmartPay什么事了,即使它们目前在市场中的份额在逐渐增加。其他零售商和信用卡发行商推出的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应用会对这个碎片化的市场产生更多影响,他们的支付解决方案将主要与ApplePay等支付方式竞争。

赢家或许是银行。因为通过ApplePay或者其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来完成购买和支付,用户将获得更强的安全保证,银行要承担的风险更小,欺骗或者诈骗的事情发生的机率更小,对于信用卡发卡银行来说他们将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有更多收入。

 移动支付仍任重道远 莫成“砸钱”盛宴
  
2015年12月12日,注定是中国支付行业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中国银联的HCE云闪付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同时登台,开始了一场真枪实弹的对决,支付市场上似乎已经看到和听到了云闪付与扫码支付的刀光剑影激烈搏杀的场面。

就在中国银联联合数十家银行在北京召开“云闪付”发布会的同时,数以万计的“大爷大妈”们也举起了从来不会完整使用的智能手机,涌入了全国一二线城市中的众多超市,使用或学习使用扫码支付,分享着支付宝推出的“1212支付宝口碑狂欢节”这道大餐:用户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就能享受到高5折优惠(50元封顶)。用中国银联杂志《金卡生活》的话来说,就是“云闪付来了,北京的雾霾散了”,人们对移动支付的热情就这样一下子被引爆了。

紧接着两天,各路媒体和自媒体上关于这场大战的评论文章也比比皆是,更多的都是站在对云闪付还是扫码支付谁会战胜谁的角度来进行推测。然而笔者对云闪付和扫码支付的态度,在很多文章中也都明确地阐述过,尽管对第三方支付的野蛮式发展,笔者是持批评态度的,但是也并不赞成这种“非此即彼”的评判标准。

虽然2014年央行颁布了关于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的通知,但是实际上扫码支付几乎并没有停止,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扫码支付的布局呈现出燎原之势,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争夺商户的步伐日益激烈,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众多的中小商户纷纷接入,通过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争取用户。现在看来,暂停扫码支付的通知或许并未真正落实过。

从近一段时间对云闪付和扫码支付的体验测试的结果,做了一下简单地对比,见下表:


从上边的几个方面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云闪付和扫码支付的各自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应该说两者各有所长,而这种优势直接反映在用户体验方面。扫码支付无需更换带有NFC功能的手机,并且无需下载银行的APP;云闪付在网络和安全方面略胜*;交易速度相差无几;在用户习惯方面扫码支付更胜*。从这几个方面的对比不难看出,既然央行并未真正禁止扫码支付,那么扫码支付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再想禁止也是不近情理的,相反倒是应该从安全性上进行规范和管理,这从之前的“扫卖家”到现在的“扫买家”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从这个角度客观来看,即便是在期待已久的ApplePay加入到中国支付市场,也只是形成“两分天下”的格局,即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扫码支付和以HCE/ApplePay的近场支付。毕竟扫码支付是依托于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工具所产生的强大用户粘性,而近场支付尽管也是依托于移动终端,但它毕竟是比较单纯的支付工具,用于支付的使用时间相比社交和网购的使用时间要少得多,对用户的粘性要差。这一点是云闪付在推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即用户体验习惯对支付工具使用的影响。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话题来谈。

既然“两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凸显,那么对于未来两种支付模式在市场中各自的定位就要有所规划,于是支付宝斥巨资补贴推出“双十二”活动,大打线下扫码支付体验活动。而中国银联在“云闪付”发布会上宣布即将推出云闪付优惠活动,首先从8个城市开始。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了置身于云闪付和扫码支付之间即将开始的近身肉搏战引发的硝烟战火的味道。

然而就是在这样由两种支付方式对决所引发的市场狂热中,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支付宝虽然在双十二的活动中赚得了眼球,但是一个尴尬的现象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来活动中老年人多,支付宝的优惠条件已经足以刺激这些“大爷大妈”们神经,让他们努力学习使用扫码支付;二来这些商户平时使用扫码支付的交易却微乎其微。看到一篇新闻,记者对“双十二”活动的商户进行采访后发现,那些参与的大爷大妈们的支付宝“一年用一次”,平时几乎不使用。从一些调查数据中也显示,支付宝的主力人群在20、30岁人群。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银联和银行举办的活动中,仅2015年下半年,包括银联在内的就有工行和中信等银行在北京推出过麦当劳联机闪付优惠活动,投入的优惠力度非常大,但是从笔者现场观察中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闪付,更不要说使用获得优惠了。云闪付的推出,同样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中国的手机用户总数非常可观,但是对于移动支付能有所了解的人数微乎其微,如果连银行卡闪付功能都不知道的话,移动终端云闪付功能就难以去了解并使用,加之使用云闪付还需要更换手机的成本,对云闪付的推广多少是一个需要逾越的“障碍”。

一项新生事物在上市初期,也需要投入财力、物力加以宣传推广,以便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认识,但是仅靠砸钱却很难培养起一种消费习惯。把闪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同样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活动支撑,但是从前面新闻中对“大爷大妈”们的采访中可以看到,通过这些优惠活动让消费者认识和了解支付产品功能的并不多,这些“大爷大妈”抢购完也就将支付宝/微信支付“马放南山”了,而绝大多数经常会使用的消费者还是通过淘宝支付认识支付宝、抢红包认识微信支付的,这也是现在很多用户支持这些产品的原因。正是对这样的用户体验场景环境的搭建,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粘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习惯。而闪付由于是基于卡片的支付,恰恰缺少类似的用户体验环境,虽然银联也通过各种补贴方式开展市场营销,希冀用户能够了解和接受闪付功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依旧不知道“闪付”是何意义。现在,云闪付也会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现实情况。

因此,通过“砸钱”搞优惠活动,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使用这些新兴的支付产品,然而一种支付习惯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的,甚至需要一段非常长的培养过程。云闪付目前就面临着两个现实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更换手机使用云闪付;第二如何让商户收银员完成从接受卡片到接受手机的转变,以及让更多的商户接受云闪付业务。这两个问题不得到很好的解决,云闪付的发展之路会更加坎坷。

或许有人会说,对于支付市场,砸钱不是的,但不砸钱是万万不能的。此言谬矣!实际上本着谁得益谁负责的原则,适当地使用营销费用是必须的,只是首先要找到市场的痛点,消费者得到优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消费者连使用云闪付的基础——手机的条件都不具备,这些优惠砸的再多也享受不到,更不要奢谈使用习惯的培养了。不会有谁会为多放几张卡而去换个钱包,那么为了使用云闪付而去更换带有NFC功能的手机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中国银联在推广云闪付的同时,也应该推动NFC成为手机标配功能的工作,并且大力推动小额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让闪付成为小额支付的消费习惯,这对于云闪付业务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移动支付已经势不可挡地向我们走来,然而在普及和应用的路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不要只是成为一场“砸钱”的盛宴!

结语:
  
在移动支付战争中,无论是云闪付还是扫码付,在表面红火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安全隐忧。从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情况看,仍然缺乏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支付安全标准,应加强用于移动支付安全保障的信息安全基础和通用标准的研制,为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国内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各部门加强合作,制定通用的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流程、协议、安全管理等标准,保障移动支付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安全、快速、健康发展。只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行内标准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诚信的支付环境,移动支付路遥远,还需谨慎前行。

上一篇:低压电缆年复合增率将达7.6% 从三方面看清市场

下一篇:六大应用领域不断扩张 拉动我国光通信行业快速发展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