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兼修 实现智能家居“三高一低”
- 来源:OFweek物联网评论
- 2015/12/15 9:05:3921041
但是,我们对智能家居行业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却充满担扰,看出了不小的问题。从2014年初Google收购Nest开始,智能家居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国内外很多企业纷纷参与进来。这其中,不但包括Google、苹果、三星、通用电气、英特尔、BAT等世界的大企业,还包括Vivint、Homey、August、墨迹天气等智能家居行业的新手,可谓热闹非凡。
就在这种发展态势和环境下,骨子里从小被植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观念的我们隐约意识到:智能家居还有很多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不得以普及,而这个过程中,不少智能家居企业也将被无情淘汰,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阳。
令人奇怪的是,尽管价格高被认为是智能家居普及的一个绊脚石,但除了走“亲民”和“平民”之路以外,一些企业选反其道而行,高调走智能家居之路。这一举措非常个性,乍看之下有点自掘坟墓的意味儿。
在市场急需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逆流而上,智能家居企业走之路风险不小,但十分有必要。一方面,低价格需求压力,使越来越多的设备趋于同质化,难以满足我们差异化需求。就目前来看,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缺乏创新,不少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以实际应用中的智能摄像头为例,在美国的Dropcam网络摄像头公司开创了家用轻型云摄像机后,类似的多款智能摄像机如洪水般陆续涌入市场,这些产品与Dropcam神似,而价格甚至还不到DropcamPro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代表一种逼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虽说智能家居近年来火得一塌糊涂,但毕竟是新事物,大众普遍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不过,大众可能不怎么愿意主动接受智能家居,但人人都有追求“真、善、美”之心,高逼格的东西即便不买也会瞧瞧,所以产品以自居更易吸引人。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智能家居才算是智能家居呢?
指的是等级、档次、价位等在同类中较高的;品牌是相对于同类品牌,长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和品质,同时价格相对较高,定位于消费较高的人群的品牌。买卖不在于商品的物质形态,而是商品所体现的意义、价值和地位。
简单总结一下,智能家居应该具备“三高一低”的特点:价位高、档次高、价值高、销售量相对低。通俗来说就是,这类产品不是卖给我们等闲人物的(你要买那是你的事儿,不会残忍拒绝),而是以较高价格卖给家底厚实、有生活追求的“达官显贵”(销量低很正常),是要进别墅。
看起来,智能家居并不复杂,但以为噱头简单,真正得到市场认可却不容易。智能家居可归为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想在短短时间就造就并不容易,除了高价值需要时间沉淀外,单就产品本身的打造就不是嘴上功夫搞定的。
总的来说,智能家居产品必须先做到三个兼修:软硬兼修、内外兼修和前后兼修。但是,与一般的认识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软硬兼修:软件和硬件需兼顾,但硬件更重要。近年来,去APP化是行业的一个重要声音,但不可否认,管理和控制智能家居方便的方式仍是智能手机应用。不过,硬件是智能家居的承载体,而软件只是眼下一种关键的管控方式,所以未来智能家居不排除会像Wulian总裁朱俊岗今年物联网暨智能家居高峰论坛上所说的“去手机化”。至于Dropcam联合创始人所说的智能家居“软件为王,硬件只是躯壳”,难言符合我们所追求的“所想即所得”的智能生活。
内外兼修:主要指硬件外观设计和内在功能要兼顾,但外观设计更关键。这点没有太多可争辩的余地,智能家居外观和功能缺一不可。而需要指出的是,人都是视觉动物,传达印象的外观要比功能更关键,说得俗一些,产品想要让人买,没有出色的外观是没人喜欢的。当然,功能也非常重要,外观决定瞬间选择,功能则决长远使用,产品外观再好,不是艺术品,没有实在功能,连一款好产品都算不上,又何来的。
前后兼修:能家居系统的扩展性和运维升级不容忽视。智能家居不是一锤子买卖,它的系统属性决定了即便是很也很难做到“一劳永逸”。事实上,智能家居更像是一种服务,前期需要满足我们对产品和方案的需求,随着使用和体验的深入,则必须更加重视纵向的运维升级,降低后续因系统扩展带来的麻烦。
走智能家居之路不容易,但要好过走吊丝智能家居之路,至少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朝这方面发展。目前,中国的智能家居到底怎么样呢?做到了两点,但与还有一段距离。
一是价格方面。如果单以价位论,目前几乎大多智能家居都可以称得上,但是真正要看产品本身,却未必都是。
一是外观方面。实话说,做好外观也不是一件的易事,不过国内智能家居厂商却做到了,尤其宣称只做品牌的一些厂家,他们的产品外观富于创新且科技感十足,非常时尚,这点值得称道。然而,只停留在外观方面,功能达不到我们对智能生活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想做到,通过精致外观让我们先入为主没错,重点还是产品要能为我们所用,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美。
显而易见,除价格与外观外,智能家居还需要好的功能、软件和服务,而智能家居则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档次和价值升华。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智能家居虽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好在品牌格局并未形成,活下来的企业近两年都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