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数字存储新突破 DNA成存储数据“新武器”

来源:腾讯科技
2015/8/19 11:33:4241210
  【中国安防展览网 科技动态】 近年来,一些存储技术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仿生学。他们论证道:生命是如此精细和复杂,为了能够无误地繁衍遗传,哪怕是一条蚯蚓,它所携带的信息也足以写满一屋子硬盘。蚯蚓的小身躯到底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呢?答案便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NA是遗传和基因编码的基本结构,其功能主要是半保留复制(延续生命)以及转录核糖核酸从而合成蛋白质(实现生命功能)。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在数字存储领域获得突破,能够让信息在单一DNA分子中储存百万年。这项突破能够让我们建立数字档案馆,以DNA的形式存储所有信息,这种方法理论上能够让信息保存数十万年,而且不会出现任何数据丢失。
  
  DNA有4个碱基,在编码上也就多了许多可能,众多的优势也将从中显现。明显的优势,就是容量。DNA本身就是携带海量遗传信息的“数据库”,在人类的基因序列中,1克重量的DNA就包含数十亿GB的遗传数据,而根据2012年美国科学家乔治?丘奇在1沙克(亿万分之一克)DNA中存入的数据量换算,1克DNA能存储的数据,多达700TB,相当于1.4万张蓝光光盘,或233个3TB的硬盘。

  数字存储新突破 DNA成存储数据“新武器”(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RobertGrass和同事们称,他们已经找到将新技术将DNA封装在玻璃杯中,这相当于创造了一种化石形态的数据存数方法。他们同样创造了一种通常用于长距离无线传输的数学算法,以此消除写入DNA时的数据错误。研究人员称,他们展现了如何借助现代化学和信息工程学工具保护以DNA形式存储的数据信息。
  
  Grass博士称:“在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后不久,人们就发现大自然的编码语言非常类似于我们在计算机领域使用的二进制语言。在硬盘上我们使用0和1来代表数据,而在DNA中,我们拥有4种形式的核苷酸,A、C、T和G。”
  
  人工合成的DNA分子能够在71摄氏度下保存一周时间,这相当于能够在50摄氏度下保存2千年。而且信息重新编译成原始信息时,并未出现任何错误。
  
  这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并非目前使用DAN储存信息的昂贵成本,而是无法快速简易的检索信息。Grass博士称:“现阶段我们只能够读取储存在其中的全部信息,而无法指向特定位置只读取一个文件。”

上一篇:“刺猬”新概念机器人诞生 探测能力惊人

下一篇:生物识别技术五花八门 打字节奏也会泄密?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