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面对困境如何解决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 2015/4/28 17:33:1544167
国内外建设如火如荼
从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数字科技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市政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三是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人文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受到高度重视,人文型智慧城市的研究、规划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对智慧城市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技术和管理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目的,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
从整体上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渡中。在这个背景下,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战略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二是在硬件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以科技型智慧城市的升级为核心,以盘活既有资源和适当投入为重点,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三是在管理上,以管理型智慧城市为中心,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平台,实现大数据的综合利用,提升智慧城市的服务能级。四是在人文上,与人文城市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联系,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质量,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
发展智慧城市面临捆紧
据介绍,到目前全国已经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约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六成。这意味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但是也应该看到,“智慧城市”的说法是几年前才引入我国,而且将国外的“Smartcity”称为“智慧城市”也只是我国根据国情而形成的新的概念。但是对于智慧城市的确切含义,从内涵和外延,在学术界、政府部门、工程技术领域尚缺乏深入研究,目前难以取得共识,从而需要在建设实践过程中创新和不断深化。
自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以来,许多城市也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发展重点,并给予了丰厚的经费支持。据赛迪调研显示,目*%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考虑到智慧城市项目的实施周期,业界预计2015年将成为智慧城市项目订单落地的大年,也将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成熟期的标志性元年
而事实上,智慧城市体量过大,在过去几年里进入者都做了不少尝试,但目前仍只能看到单个案例。据介绍,缺少协同的原因是投资规模大、协调难度大,而效益产出不明显,用户体验和用户素质尚未达到预期。
面对困境,如何解决?
“互联网+”将创新智慧城市模式
“互联网+”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重新构造城市、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的利器。譬如在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基于互联网思维,搭建开放、互动、参与、融合的公共新型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融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智慧城市正为互联网与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应用土壤。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模“互联网+”再燃智慧城市建设热情再燃智慧城市建设热情式已经开始后路包抄,全面逆袭。‘互联网+城市’已经在勾勒一个与以往ICT项目(通信技术相关项目)驱动模式完全不同的智慧城市实现路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单志广认为。
携手合作,注重顶层设计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分析等技术,向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从顶层设计到垂直行业软硬件方案再到城市大数据运营的全面解决方案,但智慧城市并不能凭一家之力,携手行业内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共同合作,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真实贡献者”同时,城市的智慧建设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在整体的功能性平台实现数据能够交换、叠加和分析,让感知层面所汇聚的大数据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政策支持*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以简要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二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融合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及产品更新换代快,特别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会成为行业的颠覆者,但是这看似一片大好光景当中是否会出现问题,谁都很难预料。一次单广志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互联网+’的布局,因此,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策来引导城市规范性发展,合理布局,促进智慧城市建设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