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发展遇阻 思路明确运营模式需转变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5/4/2 11:11:2642888
智能交通的出现大大改善和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智能交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将着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27日,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突破3亿大关,居世界位,汽车保有量超过1.54亿辆,仅次于美国居*二位。如此庞大数量对停车收费管理都提出了严峻考验,运用智能车牌识别技术实现安全、的收费管理将成为停车管理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热门话题,也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手段,2014年,我国完成了全国13个省高速联网建设,不过与智能交通建设火热相反的是中国智能交通(01900.HK)近日公开的一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业绩,盈转亏蚀1.95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年同期赚1.49亿元;每股亏损0.12元;不派末期息。期内,营业额22.67亿元,按年跌5.17%;毛利3.49亿元,按年跌37.52%。毛利率由2013年度23.4%下降8个百分点至2014年度的15.4%。
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目前还是以政府支持为主,工程建设以政企合作的形式,虽然仅从去年的数据看不能定论我国目前的智能交通运营模式是错误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存在问题。明确智能交通建设方向,采用合理的运营模式,智能交通还在不断探索中。
明确智能交通建设六个方向
一、不断的提升交通感知智能化水平,构建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提高交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1)突破车路状态感知与交互等关键技术,来提升交通运行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2)在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升级,完善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智能化监管体系。3)建设大范围交通感知和数据传感网络,尽快形成权路网智能监控体系。4)推动交通运输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支撑综合交通智能化协调管理,安全应急指挥和规划决策。
二、重视面向公众的综合交通的信息服务,改善和提高公众出行的智能化服务水平:这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未来亟待要加强和突破的重点,为了满足公众出行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化的交通服务需求。以及交通应急救援,跨行业综合交通服务需求,我们要1)建立起交通数据采集、共享和信息发布的制度;2)推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建立起公益服务与市场化增值服务相结合的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3)应用新一代宽带发展网络,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泛在网络、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大力推进个性化的移动服务发展,创新交通信息服务商业模式,鼓励交通管理、载运工具制造、信息产业等多方组成联盟,共同推进新一代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让老百姓随时随地的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务。
三、提升公共交通智能化水平与服务能力,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行能:1)大力推广应用公交信号优先、快速公交、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协同控制与服务等关键技术,来加快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2)推进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建设,使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有更好的提升;3)建设发展综合客运枢纽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客运枢纽的集散能力和服务水平;4)逐步建立起城际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体系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智能华协调运行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营的协同能力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跨区域、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电子支付系统:
这是我们国家智能交通产业化未来要突破的另一个重点,1)建立起全国联网电子收费结算体系网络信任平台,建设国家高速公路联网电子收费清分结算和客户服务体系,实现全国范围跨区域电子不停车收费服务;2)加快交通一卡通跨区域跨行业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一卡通通用;3)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在城市拥堵停车场等领域里的广泛推广应用,形成跨区域、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电子支付体系,为公众出行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五、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1)重视智能汽车的发展,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车路协同系统、专用短程通信等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普及车辆的智能终端,加强城市物流车辆的智能管理,并开展“车联网”试点工作,提高车辆运行效率;2)积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车等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3)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4)构建绿色交通技术体系,促进客货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技术性节能减排。
六、促进智能交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积极营造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1)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示范工程及专项行动计划等各种方式,加强智能交通领域的成果推广应用。重点在资金投入、人才保障、激励措施、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加强,完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的制度保障与动力机制,探索新型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广泛利用社会资本,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和主导智能交通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智能交通标准化工作;2)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将公益性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和必要的支撑设施纳入交通基本建设范畴的政策,同步规划和建设;3)政府要加大对智能交通基础性、公益性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的保障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民营和社会资本参与智能交通的建设和运营;4)健全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支持和引导智能交通领域里带动性强、集中度高的大企业以及拥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组织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形成创新集聚效应。
智能交通运营借鉴智慧城市运营模式
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能交通运营模式其实可以借鉴智慧城市。我国目前各地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规划,大都以政府主导为主,而企业则承接来自政府支持的智慧城市项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类自上而下的主推运营模式却存在规划标准缺失、技术应用落后、商业化运营效率不高等难题。有专家指出,缺乏统一标准规划的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是各个系统部门之间的各自建设,造成了盲目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
从顶层设计方面来看,统一的公共系统平台搭建对于政府建设智慧城市至关重要。据悉,对于"智慧国"战略,新加坡政府进行顶层设计规划,主导监督和投资并拥有所有权,而运营商则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该项目的经营权,政府则对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资费进行监管,并将涉及、建设和运营转包给专业公司。这类"一级政府"架构的模式也保证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部门协调,这也是值得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借鉴的经验。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由于国内智慧城市的政府架构比较分散,同时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样,建设智慧城市的运用模式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模式。据记者梳理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方案发现,目前至少存在四种运营模式,包括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的主导模式;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管理的合作模式;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的民间运营模式以及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回购模式四种。以合资模式为例,智慧城市建设中不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则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营模式,目前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已经实现在电子政务、城市应急指挥、远程医疗、气象预报等业务的应用。
除此之外,包括美国费城、日本东京等城市在内,已经开始采用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主要提供基于wifi的无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的各种应用。分析师王聪认为,未来智慧城市项目完全可以采取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这样将有效节约政府资源,同时提升智慧城市的经营效率。
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不仅重合,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ITS行业目前也是几乎没有标准,只有一些所谓的建设指导意见,而这些意见都很宏观,结果就是导致A公司生产的产品与B公司的产品无法进行对接,整个行业比较混乱,成了智能交通发展的屏障。
另外,智能交通行业企业增多,可能会造成企业之间打价格战。同一个设备,有些卖3万,有些卖5万,本质上这些设备成本不一,但部分企业抱着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可能会造成市场混乱。
后是智能交通的安全性问题。智慧交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技术发展在为人们驾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安全保障的同时,也让人们面临更复杂的环境。比如,车内半导体数量的增多加大了电磁干扰,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王桓认为,目前车联网发展遇到的大的安全问题是汽车可以通过互联网被远程控制,但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
结语:其实,对于智能交通,它的前景还是十分看好的,只是作为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行业,我国智能交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