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亚航失联客机 水下智能设备显神通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4/12/29 11:45:1549723
亚航失联客机航行图
据了解,今年至少已经发生五起类似民航事故:
*MH370失联——2014年3月8日,*MH370失联,航班上载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机组人员12名。失踪16天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MH370航班已经在南印度洋飞行终结。目前至今仍未找到飞机残骸,各国仍在搜救。
*MH17航班坠毁——2014年7月17日23时,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共298人全部遇难。事故发生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已宣布停用MH17航班号,改为MH19。
中国台湾复兴航空失事——2014年7月23日,中国台湾复兴航空GE222航班在澎湖发生紧急迫降意外。客机上搭载54名乘客及4名机组人员,共58人。澎湖县消防局长洪永澎表示,机上有7人受伤,其他51人罹难。
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坠毁——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AH5017航班坠毁。客机上共载有116名乘客,2名飞行员,4名乘务员,118人无人生还。
伊朗小型客机坠毁——2014年8月10日,伊朗一架小型客机起飞后不久就坠毁于德黑兰西部。飞机上共有40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事故造成48人遇难。
亚航12.28事故发生后,走就工作已经展开,据事故发生一天过去,仍没有消息。搜救工作是否会像*370那样,难以预料。
对于搜救工作来说,少不了各种高科技的产品设备。这次的搜救工作依然集中在水下,以水下搜救设备为重点,水下机器人和智能可穿戴水下通话设备,对水下搜救工作帮助不小。
水下机器人大显神通:
水下机器人也叫潜水器、航行器,是一种可代替或辅助人类完成水下作业的装置,主要包括两大类:遥控水下机器人(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遥控水下机器人通过电(光)缆操作,可携带机械手或作业工具进行水下作业。由于它的动力是母船提供的,能持续作业,但范围有限。自主水下机器人则使用体内计算机进行控制,可自主完成人类赋予的使命,活动范围大、隐蔽性强、功能多样化,活动时间取决于自身携带的能源(电池),但无法携带机械手进行水下作业。此外,还有一种载人潜水器,因操作者坐在机器人内而得名。
3.8*飞机失事事件中,美国研制的“蓝鳍金枪鱼”对*失联客机可能坠毁的核心区域进行水下搜索;水下机器人参与到了韩国“岁月”号客轮的搜救行动中。
这两类机器人在性能上既有重叠又各有特点,在实际使用中也各有侧重。对于失事物体的水下搜索,一般先使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携带的“侧扫声呐”对区域进行全覆盖扫描,形成声图。若发现“疑似”目标,就使用照相机和录像机等光学设备对可疑目标进行拍摄和录像。一旦确定疑似目标为失事物体残骸,就要换遥控水下机器人登场了。它携带的机械手,可进行水下打捞作业。
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约有60年,经历了从载人到无人、从遥控到自主的阶段,今后将进入各种类型机器人的混合时代。相比陆上和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研究有其特殊性和更大的难度。由于其活动的介质是海水,常规的通信手段在水下无法使用,海洋环境的复杂和多变性以及下潜深度等因素,也给水下机器人的通信、导航和控制带来许多困难。此外,水下机器人还需要具备更强的抓取、收集样本等“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未来,水下机器人将变得更加聪明、灵活。水下机器人配备的机械手臂现在还只能在人类遥控下做夹持、抓取这样的“粗活”,而将来有可能参与到水下管线维护、危险环境故障排除等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工作中去。在更加的定位功能的指引下,水下机器人可以下潜到*的深度,在*的水域自主完成样本采集。而随着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也会不断改善,如果说现在的水下机器人只能打捞静止物体的话,未来的水下机器人则可以捧起一只正在水中游动的活鱼。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增加,新型水下机器人系统将不断涌现,自主与遥控概念的界限也将逐步模糊和消失,并更多地以集群、联网的方式执行作业任务,从而实现互补和优化,扩大感知和作业范围。创造发明,永无止境。把人类从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科技发展的前景令人憧憬。(本文据新华时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