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规模升级 传感器迎智慧春天
- 来源:中国测控网
- 2014/11/26 16:12:351855
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物联网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解决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有效方式。201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38.9%。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传感器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国传感器市场更加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从2004年的154.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307.8亿元,2013年的市场突破了1300亿元,部分行业的应用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远超国内各行业平均增长率。
在2014(杭州)物联网传感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布《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其叙述称,“未来5年是中国传感器市场快速发展的5年,汽车电子、信息通信成为增长快的典型应用市场,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仍将占据市场主要份额。”
国家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郭源生表示,我国2015年传感器需求量可达260亿只,销售额将破1300亿元,应用领域包括能源工业、汽车业、医疗卫生、家用电器等。
仅在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半数传感器企业,在互联网方面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先试先行的市场应用。而人类对“智慧”的渴望,带来了传感器研究的春天和市场的繁荣。
技术攻关迎规模产业化
无锡感知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海涛说:“物联网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物与物之间联通的传感器。但物联网又很复杂,因为它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广泛。”
1999年,刘海涛决定扎根物联网领域时,全国物联网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人甚至对此完全没有概念,而国外物联网发展早已是风生水起。开发物联网“操作系统”就是为了形成无赖女王那个规模化生产。
和许多人的观点不同,在物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刘海涛始终倡导一种“长板理论”,主张不断强化已有优势,反对投入大量资源去弥补“短板”。在他看来,这完全可以借由差异化合作来达到优势互补,将原有劣势消弭于无形。
“物联网是留给有眼光、有耐心的人来做的,如果决定投身于此,那就必须具备先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急功近利只会欲速则不达。”关于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刘海涛始终显得很冷静。
要想成规模的发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起来的,未来,物联网就是一个整体网络系统。传感器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在物联网建设中不可或缺,业内人士预计,物联网技术应用潜力巨大,2015年我国各种敏感元件与传感器需求量可达186亿-200亿只,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物联网的发展将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作为传输中的关键节点,对物联网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我国在传感器领域的发展还存在着障碍,主要的是缺乏新技术运用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均已仿造及二次开发为主,竞争力不强,制约着我国传感器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传感器技术创新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