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冬季取暖注意用电安全 燃气供暖先点火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2014/11/17 10:09:192612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当前正值风干物燥季节,处于火灾相对多发时期,特别是在人群密集场所,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为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酗酒和自身情况,认真对照检查,找出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冬季消防安全工作。
  
  冬季天气寒冷,北方有集中供暖设施,目前还没开放;南方比不上北方寒冷但湿冷的天气也不好受,又没有集中供暖,所以很多市民都会在家中使用炉火、电热毯、电暖器等设备取暖。但使用这些设备又是极易发生火灾事故的,根据消防部门统计,危险排行中,取暖器、电热毯、暖手宝等位居前列,消防部门提醒市民冬季取暖一定要注意防火。
  
  下面是消防人员为大家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几点:
  
  不得用水扑救电器火灾
  
  “发现电视机等家电起火,应立即关机,拔下电源插头或拉下总闸。如果是电器外壳等可燃材料着火,可用湿棉被等覆盖物封闭窒息灭火,不得用水扑救,以防电视显像管等炸伤人。在没切断电源的情况下,绝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否则,扑救人员随时都有触电危险。”消防人员介绍,每到冬季,家电起火的报警都会多一些。
  
  除电视机、热水器等常见电器火灾,近几年冬季,消防队还曾接到过洗衣机起火甚至爆炸的报警。“洗衣机内的电器是不防爆的,其内部零件在运转时易产生静电火花。若事先用极易挥发的汽油、香蕉水之类的溶剂擦洗过衣物,再投入机洗,会使上述溶剂的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若与静电火花相遇,便会导致洗衣机爆炸起火。”消防人员建议,应将易燃品溶剂擦洗过的衣物晾干,让易燃气体事先挥发,然后再置于洗衣机中洗涤。
  
  不能在取暖器上烘烤衣物

  
  今冬市场上的取暖器种类繁多,防火特点及要求也各有不同。
  
  “使用煤气取暖器和煤油取暖器取暖时,要事先检查煤气或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应防止其周围有明火及易燃易爆物品;远红外石英取暖器是通电来取暖的,功率一般在400W至2000W之间,发热温度较高,用时不得靠近窗帘、沙发等可燃物,更不能在取暖器上烘烤衣物;电热油汀也是电热取暖器,用时要严防用电超负荷,其散热片周围不能放置可燃和低燃点的物质;电热丝取暖器功率一般在1200W以上,用时不能与可燃物、水和金属接触,以防短路火灾。
  
  除在平常注意用电安全,消除火灾隐患。当发生火灾时,及时发现排除危险也是关键。因此建议安装火灾报警器之类的产品。电气火灾监控报警能以两总线制方式挂接本公司生产的EI系列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接收并显示火灾报警信号和剩余电流监测信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过联动盘控制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脱扣信号输出,切断供电线路,或控制其它相关设备;自动检测总线(包括短路、断路等)、部件故障、电源故障等,能以声、光信号发出故障警报,并通过液晶显示故障发生的部位、时间、故障总数以及故障部件的地址、类型等信息,大大降低电器火灾发生。
  
  装修时电线应套阻燃塑料管
  
  有少数家庭火灾是因室内装修时,物品摆放、配置不当,灯具安装和电线走向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建议装修时尽量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如石棉板、岩棉板、阻燃型装饰板、大理石等。所有的电线走向,应避免接触可燃物,灯具的镇流器应用不燃材料隔离,电线应走在不燃的塑料管内,所有的电线接头都不应裸露在外。
  
  使用燃气要先点火后开气
  
  就一般的家庭防火措施而言,消防人员格外强调,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先点火,后开气,用火时不能离人,严禁乱倒液化气残液;家里的油锅起火时,要保持冷静,时间盖上锅盖切断火源,或将青菜覆盖在油锅上,熄灭油火。
  
  “吸烟的市民冬季在家里抽烟,无形中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消防人员特别强调,烟头处置不慎引起的火灾在冬季火灾中占较高比例。建议市民可以在家中安装燃气探测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采用高品质气体传感器,微处理器结合精密温度传感器能够智能补偿气敏元件的漂移,环境适应范围宽,工作稳定,无需调试,采用吸顶安装方式,安装简单,接线方便,广泛用于家庭、宾馆、公寓等存在可燃气体的场所进行安全监控。可检测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
  
  探测器工作电压为直流供电。报警后可输出一对继电器无源触点信号(常开、常闭可跳线设置),用于控制通风换气设备或为其它设备提供常开或常闭报警触点。
  
  当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可以输出继电器无源触点信号。
  
  当周围环境可燃气体浓度降到响应阈值以下时,处于报警状态的探测器将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上一篇:车联网触发交通安全技术 政府将加大支持力度

下一篇:安防技术发展峰会:大数据时代视频分析为关键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