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涉足智能可穿戴产品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 来源:雷锋网
- 2014/10/20 14:07:483686
可穿戴设备的问题分析
可穿戴设备自发明推广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穿戴产品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为主,就这三种产品,从接触中也发现了目前可穿戴产品的一些功能定位和技术问题。
智能手表问题:产品设计和目标人群定位不够清晰;外观设计不够新颖;方案不够成熟,功耗较大,续航不理想;缺乏刚需应用带动需求。
目前智能手表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作为智能终端,另一种则是作为智能手机伴侣。而实际上,把“智能终端”概念,套到智能手机伴侣,造成产品“四不像”状态。
回归一下自然,手表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显示时间和装饰。但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厂商却忽略了这两点,试图将其作为独立的智能终端进行重新定义,但实际表现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智能手表续航能力不足,大多数智能手表搭载彩色显示屏,续航时间只有一天,而能耗问题在段时间内无法很快解决。寻找新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趋势,而无线充电则有可能扭转这种劣势。
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匮乏。运动传感、环境传感、心率检测、NFC和声音识别已经出现在各种智能手表中,但是却没有杀手级的应用及软件平台支持。
智能手环问题:入门门槛低,同质化严重;设计不够新颖;功能不具粘性;以APP建立数据支撑的商业模式不够清晰。
普通智能手环BOM成本大概在50-60元。智能手环更注重外观设计、零组件及材料。BOM成本也有超过100人民币。因此,由于成本低、门槛低,对于居于供应链上游的深圳厂商来说进入门槛非常低。
智能手环处于一个不成熟,非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目前的智能手环来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一家明星公司领导市场。硬件公司一方面还停留在售卖硬件*的阶段,同时还要面对同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目前中国智能手环的市场前景仍旧不明朗。市面中的智能手环主要功能包含:健康跟踪、睡眠管理、信息通知、其他功能(解锁手机、NFC支付等),但绝大多数还是以运动跟踪及睡眠检测为主。
另外,目前智能手环的功能及定位离消费者的预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的智能手环定位不明晰,吸引力不足;而对于中消费者来说他们倾向于选择更专业的运动监测设备,如速度计、心率计等。
智能眼镜问题:技术门槛较高,国内玩家较少;价格昂贵,受众面较小;续航时间短;人机交互方式需要改善。
智能眼镜设计复杂度高于手表和手环类产品,要搭载独立的操作系统,需要专属应用和服务,以手势和声音控制并能连接互联网。智能眼镜类似于谷歌眼镜的增强现实眼镜属于比较“智能”的眼镜。从产品来看,目前的智能眼镜还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大部分产品只是发布,并未实现量产。
下图是智能眼镜几家主要厂商对其方案进度和量产时间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批产品9月底进入量产,年底将有更多产品面市,部分有跳票风险。在售价方面,VR眼镜的定价门槛在300美元左右,而AR眼镜国内没有参照标的,但首批定价基本在2000-3000元区间,对于消费市场而言,还是有点偏高,不过产量和价格始终是鸡和蛋的问题,需求起来了,价格就下来了,而需求则取决于解决了消费者什么样迫切的问题。
给做智能硬件的互联网公司的几点建议
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智能硬件,而且看到的大部分的合作模式都是找外部方案商合作的方式。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快速的切入硬件领域的办法,但由于各个公司的基因文化和面向用户的差异,导致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摩擦。以下是我给出的几点建议:
1、不要要求速度快,做硬件必须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做起来,快不得。正常的速度也要3个月的时间周期,可能很多人在问华强北的山寨为什么一个月能出货,这是因为山寨能快速出货的前提是基于标准件的组装,比如在已经量产的一个PCBA,只需要改一个外观或者包装就可以,的确是可以快速的出货,但新设计的产品的环节太多,缺一不可。其中周期长的磨具,一般都要30天的时间,PCB的设计、样品到生产,一般也是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
2、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不要经常改动,这一点特别重要。硬件的改动非常麻烦,比如一些功能的增加,就必须要换芯片重新布一个线路板了,而外观的改动会影响到磨具结构的改动,很有可能整个磨具损坏,并且大大拖延产品周期。
3、找已经有做过类似产品的方案商来合作,硬件产品其实如果细分出来也是很多的,千万不要以为做过wifi就会做蓝牙,会做MTK的手机就会做高通的手机,任何不同的技术方案都要时间去学习,都需要经验去积累,如果找一个完全没有做过类似产品的团队合作,在时间和质量上,就不要有太多的期望了。
4、不要太看重方案公司的规模,合作这东西,配合很重要!如果一个很有经验的小团队,愿意100%的时间帮你做某个产品,那么这个一定是优先选择的。
很多大的方案公司都会同时接很多的产品在开发,配合上反而不是很好。
5、不要以为硬件成本很低,利润会很高。深圳有点经验的硬件工程师月薪都在20k以上,一般的设计公司做一个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也要4-8万的水平,一个简单产品的磨具,少也要准备10万以上的磨具费,所以做硬件也是要拼销量的,如果每个月没有几K的销量保证,我劝还是慎重考虑。
6、选择合理偏上的价格,我认为是优的选择。当然土豪可以直接选择大厂,但是初创公司切忌选择价格便宜的小厂,特别是磨具厂,我碰到好多次磨具开出来,想扔掉马上换个工厂的冲动,而且磨具厂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整体品质,是不可逆和不可优化的。
7、如果对品质要求高的产品,有几个环节是重要的。1工业设计水平,2选择磨具厂家,3组装工厂品控,这3个环节确定了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品质。而且在组装的工厂,好外派一个驻厂QC去,这样才可以再后一环保证产品的质量。
8、多接受行业内资深人士的意见,做产品是一个妥协的艺术。不要坚持哪些高风险的工艺或不良率奇高的生产方式,控制成本不单表现在你选择多便宜的芯片和方案上,更多是在量产的过程中,怎么控制不良率和提高生产速度上。
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内部好还是要有懂硬件研发生产流程的人,千万不要让一个完全不懂得人去跟进硬件产品,这种需要实际去执行的人如果本身不懂业务,那么在合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