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生物识别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世界市场分布一览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2014/8/28 18:31:184990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正是由于生物识别技术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近年发展快的新技术之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年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达到9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250亿美元。

  
图表1:2007-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与预测(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下同

  
图表2:2015-2020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指纹识别占生物识别技术的份额高,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66.9%降至2013年的60.1%,预计到2020年将下降至52%左右;而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则增长迅速,2020年比重预计分别达22.4%、9.6%、6.4%。
  
  生物识别世界市场应用分布
  
  据生物识别集团(IBG)新报告显示,目前生物识别产业中,北美占据份额高,达到33.5%;亚太地区随后,为23.8%;欧洲、中东和印度、中南美洲、非洲依次为16.5%、11.0%、9.1%和6.1%。
  
  1、美国
  
  美国是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10亿美元左右,除了商业用途比较普及之外,政府也是生物识别技术大的用户。“9·11”事件后,全美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及虹膜识别、面部图像扫描以及掌纹识别等。而27个免签证国公民前往美国,必须持生物识别护照。为了加强安保防范,国土安全部投入100亿美元实施了大规模美国访问(US-VISIT)计划,开展生物识别系统的研究。该计划具有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储存功能,并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目前,每天约有3万名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授权用户查询US-VISIT的数据。
  
  2、欧洲
  
  欧洲各国政府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特殊规范,使得欧洲地区的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在近年内取得了快速成长,2010年市场规模超过6亿欧元。除了推行民航组织(ICAO)和生物识别应用程序接口联盟(BioAPI)等行业组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外,欧洲各国在普及生物识别护照、国民*计划和第二代申根信息系统的同时,积极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的发展。Frost&Sullivan公司的研究显示,目前欧洲市场关键的增长领域包括非指纹自动识别系统(Non-AFIS)、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面部识别、扫描眼(虹膜和视网膜)、掌形、声音验证和签名验证等。
  
  3、印度
  
  目前,印度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仍处于萌芽期。国内主要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有Bartronics、BioenableTech、Jaypeetex和融合(Fusion)生物识别公司等,主要生物识别技术系统集成商有Zicom、Datamatics、Johnson控制等公司。印度政府和私营企业对生物识别技术的高度认可,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印度生物识别市场现在仍集中在指纹技术,未来有望在虹膜识别技术上有所突破。此外,为解决身份被冒用而阻碍国家发展的问题,印度政府计划从2010年9月起将为全国12亿人口建立国民身份数据库,在首开用生物识别系统的先例。
  
  4、中国
  
  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已进入成熟发展期,2009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19亿人民币,技术、产品和应用日渐普及。根据《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一文显示,2009年我国生物识别产业细分市场分布为:商业应用占84.9%,主要用于门禁、考勤和身份认证;公共和社会安全应用占4.8%,主要用于出入境管理和证照系统,治安管理;公众项目应用占4.5%,主要用于社保、医疗和教育应用;大众消费类应用占4.3%,主要用于指纹识别门锁、箱柜锁、电脑手机开机认证等;司法应用占1.5%,主要用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和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刑侦用途)。相较国外大部分应用都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大型项目,国内市场超过90%均是小型商业部门应用,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相对单一,过于集中在指纹识别技术,今后在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上一篇:地铁工程造福市民出行 保障施工安全很重要

下一篇:智能家居行业爆发“冰桶效应”有阻碍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