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阿里并购布局 暗合大数据拼图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2014/7/31 16:54:205385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2009年开始,“大数据”这一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互联网搜索栏,各大IT巨头也开始鼓吹自己企业即将谱写“大数据”蓝图。
  
  那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编者今天就给各位普及下:所谓“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有效资讯。以往公司传统的做法是将所有信息简单堆在一起,仅将其当作公司治理规则所必须要保存的信息加以处理,而不是将它们作为战略转变的工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发现了数据价值,也发现了数据真正的价值在于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交付到正确的人手中。因此可见,未来市场将属于那些能够驾驭数据的公司。这些数据不仅将帮助公司彻底了解各类客户的真正需求,也将帮助公司管理层深入了解公司内部的各方问题,从而让决策者能够内外结合的做出符合公司发展规律的决策。
  
  那么在简单了解大数据的理论基础后,我们再结合这些年马云的几个跳跃性动作来看看他隐藏在迷雾下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2006年,阿里巴巴收购由前员工李治国创办的口碑网,随后并入淘宝网站,建立淘宝本地生活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本地商户信息、电子优惠券、团购、租房、外卖和演出等服务,并拥有本地生活、淘宝电影等两个移动客户端。
  
  2012年11月阿里巴巴收购丁丁网,将本地生活领域通往O2O电子商务平台,也将阿里巴巴多个业务部门和丁丁网对接协同。
  
  2013年10月,天猫和银泰商业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高层接受采访时表示,天猫和银泰将共同探索商业O2O发展模式,双方会在系统、库存、会员、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阿里的合作重要的意义并非在银泰。一旦此项模式成功运作,将会迅速复制至其他大型的商场和超市。
  
  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以11亿美元现金收购高德公司72%股份,正式成为高德东家。据双方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和高德合作后将在地图搜索、产品商业化、数据共享、云计算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特别是在数据共享方面,双方将共建一个大数据服务体系。
  
  2014年4月,马云收购恒生集团100%股权,收购完成后,马云将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成为大股东。同时亦成为恒生电子旗下浙江维尔科技(国内身份识别企业)大股东。同日,阿里巴巴掌控的招财宝公司在上海设立,意在打造一个专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平台,开拓除了天弘基金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
  
  以上回顾的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大鱼小鱼通杀,或入股或直接收购了超过十几家规模不小的公司。社交方面如投资陌陌、新浪微博、美国TANGO;收购O2O基础应用高德地图、打车应用快的、中信大数据;音乐方面收购虾米网、天天动听;金融方面投资众安保险、天弘基金、恒生集团等;文化方面并购文化中国,出手娱乐宝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行动无不证明了阿里对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商业帝国的践行
  
  想必大家都记得2013年末阿里与腾讯掀起的打车软件大战,明眼人都知道两家为抢终端客户不惜大下血本。那终端客户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对阿里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从他的收购就可看出,很早以前阿里就在为了终端客户而疲于奔波。
  
  从早期收购口碑网开始,阿里为的就是口碑网积累的用户数据,从口碑网了解不同年龄层的人对吃住行玩乐等各方面的不同需求。然后通过高德地图、丁丁网等,对消费者进行生活轨迹定位。后通过恒生集团的金融数据,对消费者闲暇金钱的管理进行分析和比对,建立一个消费者数据库。
  
  那这个庞大的数据库,终为什么服务呢?答案是:手机支付终端!没错,所有的这些,阿里都是为了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生活需求,打造一个的终端支付网络。为的是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购物、付款、导航、转账、理财、旅行等所有事情。
  
  但这步棋,目前不止阿里在走,腾讯也在走,百度也在干。微信的出现,阿里已经慢了腾讯一步,虽然阿里入股微博在先,抢占了部分先机,却没料到两年后惨败在微信上。鉴于这点,阿里以后的每一步就走得格外小心和果断。以至于今年年初阿里就忙不迭的重金收购恒生集团,一箭双雕,一箭射向恒生金融数据,一箭射向恒生旗下控股的身份识别公司。据悉,这家公司已拥有了目前国内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超级指纹算法”,此算法不但可与苹果指纹技术媲美,更在某一程度上大大赶超了苹果指纹技术。因此,阿里正是想利用这着棋,抢占指纹终端支付市场,让消费者先入为主的认可阿里的安全支付模式。并且,据消息称,阿里也在尝试指纹手机的开发,并打算和苹果手机一拼高下。
  
  正所谓高手过招,步步惊心。阿里、腾讯、百度三大巨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三足鼎立,各占据半壁江山,人人都在密谋下一次更措手不及的进攻。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无论后谁是大数据时代的赢家,只要我们能拥有更便捷、安全的生活模式,就是他们对人类发展做的大贡献,也是我们希望拥有的结果!

上一篇:物联网时代来临先兆 移动市场将破四万亿

下一篇:云计算获支持 好坏两面需理性看待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