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智能交通时代利用大数据车联网将打破僵局走向光明

来源: CIO时代
2014/7/28 21:03:021799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亿辆,年增长率达到14.3%。庞大的数量基础为打开车联网市场提供了有力基础。未来五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有可能成为大的车联网市场。截至2013年底,我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获得机动车驾驶证近2.8亿人。业内人士介绍,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早在2010年开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车联网就逐渐引起车企的注意。然而车联网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车联网被误解
  
  目前,车联网的概念尚无定论,车联网暂以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定义为例,车联网是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的有效结合,它以车为节点和信息源,通过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获取车本身以及车外部等属性,并加以有效利用,从而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统一。广义的车联网涉及到汽车、轮胎、部件、通信、平台等多个模块,通过任何无线的形式进行控制和管理。
  
  目前所说的车联网的类型主要分为:公共服务主导型(智能交通)、乘用整车厂主导型和消费电子主导型(智能驾驶)。前者是政府考虑的事情,在此,暂且讨论智能驾驶这部分:
  
  整车主导型的车联网,侧重于汽车的安全和维护。如丰田G-Book、通用On-Star、上汽inkaNet等;
  
  消费电子主导型的车联网(即后装厂商主导的车联网),侧重于车主。由于智能驾驶涉及的安全技术比较困难,后装车联网主要提供导航、信息服务、通讯娱乐等等,如声控导航等等。
  
  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了博弈格局,产业环境甚是复杂。
  
  总的来讲,目前我国车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为对于车联网行业,汽车电子和IT成为核心竞争力,可是我国的整车技术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整个行业创新不足,尤其是汽车电子方面,汽车电子相关的前沿核心技术、用于信息采集的传感器的芯片核心技术,和在云计算和超海量数据处理方面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被国外企业所掌握。
  
  说到后装厂商主导的车联网,由于花样百出的应用功能*于汽车安全之上,而使很多功能处于“鸡肋”的尴尬境地,一些花拳绣腿的功能势必会在激烈的竞争中黯然退场。
  
  不管是车企还是后装主导的车联网,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过去10年汽车行业所说的车联网都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内被用来增强汽车亮点的概念。未来,汽车平台会越来越开放,而且以后再也不能像后装整天叫嚣的那样,随便来个一键通什么的就是车联网了。因为,既然置身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企业一定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经营企业。
  
  互联网是开放的、透明的、利他的,后装的4S店模式便与互联网的开放透明性背道而驰,互联网正引发着汽车行业的产业裂变。互联网的利他特性,决定着企业利益的大小来自于福利大众的大小,如谷歌、360、征途等都是以免费策略发家的,可是目前车主不愿意为互联汽车的服务买单,相信只有互联网能颠覆这样的局面。
  
  建立壁垒,数据是制胜利器
  
  我们早已生活在数字生活时代,用数据说话是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使数据在线,在线数据存在着局限性,特别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类数据更容易被收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催生了大数据(BigData)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4V,即Volume(海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由于通过对数据进行专业性分析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是无限的,大数据成为世界各国政策层面鼎力推动的战略计划,社会各界也刮起了大数据的旋风,围绕大数据的“入口卡位”之战也激烈地上演着,搜索、社交、支付等等都成了必争之地,目前这些数据要塞都算是被行业巨头所把守,百度占据着web数据,阿里占据着电商数据,腾讯占据着社交数据,具有短期不可替代性,而且能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如淘宝拒绝百度扒数据,所以搜索专家百度只好痛失电商搜索这个吸金领域。
  
  汽车作为未来大的一个移动终端,比手机还要强大的衍生功能,而且车联网的产业链够长够深,使得车联网成为大数据的集中体现,可谓是大数据的一个缩影。互联网企业早已在大数据武装下闯入汽车领域抢食,*,Google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拔得*,正是基于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微软给福特全新开发车载嵌入式系统,谷歌也不遗余力的和奥迪合作,而iOS6也开始发力汽车领域。
  
  车机突围,个性化服务是关键
  
  当前,在国内互联网竞争的开放程度下,想要在大小巨头的产品版图夹缝中再打造一个入口级产品,那是难乎其难的,但是可以掌控的数据新蓝海并不是没有,因为整个世界时刻都在变化,只要有变化,就有新数据诞生。只不过,大部分数据尚处于线下,如何成功地将“线下数据”转变为“线上数据”是关键,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数据壁垒,释放出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如早期的大众点评网就是通过扫街模式积累大量餐馆和菜品数据,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在线私有数据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车机作为车联网的一个小分支,要想开辟自己的新蓝海而成功突围,就要想法设法建立自己的数据壁垒:
  
  开发自有特色的硬件应是一个方向,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辅以互联网的思维去运作,终会建立庞大的数据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打通另外一个是打通海量、异构的、持续更新的用户级数据;
  
  另一个方向是打通跨行业数据,国内互联网公司对于跨行跨领域的数据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而数据具有“外部价值”的,就像汽车厂商的自动制动数据结合LBS数据则会揭示公共交通路段的安全性。
  
  再者,服务内容的性如果单纯靠服务提供商的力量,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也不一定取得好效果,车机传统的观念也只是提供导航和娱乐,若以社区互动的形式,则能快速采集到相应的数据,由此也可以衍生出很多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增强用户黏性。
  
  实际上在在数据分析、加工、传播等环节,名目繁多的App都充满了商机。在大数据时代,App仍具有长尾特征,云存储的海量数据和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也使得对消费者的实时和的细分有了成本效率极高的可能。车机厂商务要对用户群体进行细分,甚至要时刻以“个人”为中心,将个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描述,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匹配,这也是WEB2.0革命的自然深化和扩展。
  
  当然一切的定制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都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浮华褪去,真心觉得车联网需要构建的是安全、便捷、舒适的车旅生活。

上一篇:电子围栏应用推广 优势走向民防

下一篇:猫眼成盗窃通道续 解决防盗门漏洞措施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