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回顾我国ETC建设历程 目前仍有阻碍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2014/7/25 11:42:352586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已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在借鉴发达国家技术和工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既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又与我国高速公路营运和管理实情相符合的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国家标准。即使如此,国内ETC的应用与兴起,仍比国外发达国家要落后几年。
  
  ETC建设历程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ETC系统,至2013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通了高速公路ETC系统,用户总数突破600万。
  
  2012年8月2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6省市全面开通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长三角ETC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2013年12月31日,京津冀晋鲁ETC系统正式联网运行,这标志着全国ETC联网迈出了步。联网区域的五省市累计建成1595条ETC专用车道、10667条人工刷卡车道。
  
  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开展全国ETC联网工作,力争到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
  
  2014年6月9日,交通部召开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工作推进会,提出今年底前要在14个省市实现ETC联网,明年底前基本全国联网。
  
  截至2013年底,中国高速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10万公里,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ETC用户数量每年都保持高速增长,且随着ETC系统联网程度的不断提高,该数量会呈现几何级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出行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ETC方式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ETC也将成为高速公路高水平服务的一部分和未来收费方式的主流。
  
  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将建立全国ETC联网运营管理机制;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20%;建成较为完善的ETC基础设施网络,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建立统一规范的ETC客服体系,客服网点覆盖到县(区)级行政区,用户服务更加便捷;建立多元化的用户发展模式,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实现军车、武警车辆使用ETC全国联网运行;建立完善的全国ETC联网运行标准及检测体系,规范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初步建立全国收费公路联网数据服务系统,为国家公路网运行管理及政府行业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ETC联网交通建设仍有阻碍
  
  ETC联网交通是势在必行的结果,伴随着交通部通知的发布,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然而,尽管一方面我国城市交通状况逼迫ETC联网交通的建设,另一方面又有了国家领导和政策的支持,但是,ETC联网建设依然存在制约因素。
  
  首先ETC行业进入存在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与人才壁垒
  
  ETC行业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期,市场变化较快,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同时,用户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在性能、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行业内的企业必须保持软硬件技术研发的先进性,以稳定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这就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以保证企业持续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需要大批经验丰富和反应迅速的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因此,对本行业的新进入者,存在一定的技术和人才壁垒。
  
  2、客户认可度壁垒
  
  目前,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仍是行业内的主要客户,这些客户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较高,并且要求供应商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交易记录,因此其倾向于具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竞争优势。另外,本行业业务涉及用户需求分析、研发样品和用户测试等技术环节,需要与客户保持直接沟通和反馈,新进入者由于缺乏较好的客户积累和客户服务体系,获取大客户订单的能力较弱。因此本行业存在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壁垒。
  
  3、产品兼容性壁垒
  
  ETC系列产品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RSU和OBU,为保证不同厂商生产的RSU和OBU之间具备兼容性,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但不同厂商的RSU和OBU之间兼容性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在RSU已安装完成的地区,客户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及通行率,减少调试时间,往往在采购OBU时会优先选用与已安装RSU兼容性调试合格并已实际投入使用过的OBU厂商产品。这对新进入本行业的竞争者形成了产品兼容性壁垒。
  
  其次,ETC行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ETC车道总数量、多车道ETC、混合车道数、ETC用户数量的整体规划以及城市交通拥堵收费的计划实施,ETC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急速扩大。如何尽快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技术含量更高、功能更全的产品是各厂商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由于ETC项目的建设进程主要由各地政府部门主导推动,其市场需求受国家政策和相关政府部门阶段性工作重点影响情况较大,市场需求变动与政府政策推广力度密切相关。

上一篇:现代化小区安防建设选型及视频智能分析技术

下一篇:云存储助力安防行业 五大技术支持实现突破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