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赫:智能交通建设集成商市场机会分析 如何才能进入
-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 2014/7/8 14:54:053103
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是否还有机会
(一)计划进入集成市场的企业
2012年以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产业规模增长速度加快,参与投标中标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非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获得项目,并且在一些项目竞争中,不落下风获得中标。目前集成商市场计划市场进入的企业主要有三类:
类:城际智能交通企业。城际智能交通市场存量日渐减少,大约从2009年开始就陆续有企业开始向城市智能交通领域转型,目前仍有企业正在或计划在城市领域开始业务。
第二类:软件集成企业。这类企业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进入的数量多,也是目前获得订单多的一类企业。
第三类:安防类企业。大公安的发展趋势下,安防类企业开展城市智能交通业务趋势明显。
(二)集成商市场还有没有机会
由于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劣势,因此我们并不能通用的给出“有”或者“没有”市场机会的结论,这里我们主要讨论集成商市场的可能机会点在哪里。
1.重点城市市场是否还有地可圈
以集成商的定位进入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清楚发展是否有市场空间即是否还有地可圈是首要问题。
过去几年,传统的智能交通企业发展迅速,整体进入市场扩张阶段,跑马圈地现象十分突出。把我国36个中心城市作为城市智能交通的重要市场,相对来说还没有被一家或者几家企业强势占据的城市包括厦门、宁波、银川、西宁、兰州、西安、昆明、海口、南宁、呼和浩特等城市,整体而言,大约有30%的市场仍有竞争的空间。除此之外,随着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智能公交、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等行业的投资增加,在哪些市场格局基本形成的城市也开始出现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2.智慧城市带来新机遇
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在跑马圈地,智慧城市市场也正在圈地。由于智能交通几乎是每个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因此凭借如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领域的业务优势,整合智能交通的行业资源,从而进入智能交通领域,是智慧城市给智能交通市场进入带来的新机遇。
3.政府资金紧张带来机遇
虽然从2012年底开始,国家开展地方债务审计工作,陆续出台一些控制地方债形成的政策,但从市场表现来看,BT模式、BOT模式的智能交通项目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政府资金紧张和建设资金需求的矛盾仍旧突出。
无论是直接BT模式、BOT模式、BLT模式还是企业与地方城投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都解决或者缓解了建设需求旺盛和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问题。这些模式的频繁应用让资金实力突出的企业市场进入机会更大,速度更快。
4.门槛低让市场进入比较容易
对于系统集成项目来说,由工信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是项目投标中基本都要求的资质。别项目往往都要求有一级资质。截止2013年12月1日,我国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的企业共有235家,其中包括智能轨道、城市智能交通、城际智能交通相关的企业有60多家,约占28%。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在众多投标资质要求中,申请资质难度相对较大,但全国仍有235家具有一级资质资格,理论上都可以从事与智能交通相关的项目建设,而实际上近两三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参与者数量猛增,产业规模增大,从资质上分析也是由于项目投标仅要求通用的资质,而没有行业专业资质要求。
这种对行业发展存在伤害的低门槛,对市场进入企业来说,当下是优势的市场环境。
从有地可圈的角度看,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行业相关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行业门槛建立的紧迫性,正在逐渐着手相关工作。智能公交、出租车信息服务等新的市场空间逐渐被瓜分,跑马圈地进入下半阶段,市场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企业市场的进入实际上是在跟自己的时间赛跑。
集成商如何才能进入市场
,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基本特征
近两年来接触的计划进入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市场的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在决策是否市场进入,如何进入,敲下那关键一锤的过程周期相当长,这在当下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竞争发展环境下,放慢脚步意味着将减少跑马圈地的机会。并且企业多是且行且选择,对市场进入初期的工作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各地拜访企业市场调研也比较随机,调研内容和成果也不系统。
由于各企业优势不同,深度的调研并没有固定的内容模式,但仍有一些是通用的调研内容:
(1)、行业投资状况。如每年市场规模,软件硬件占比,投资方的类型,投资模式及每种模式的投资占比,投资重点细分行业,每个细分行业的增长率情况,未来几年的市场投资估算,细分行业市场政策导向等。
(2)、市场竞争环境。如市场竞争格局,主要集成商发展重点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研发技术产品等机构与人员构成,行业资质要求等。
(3)、行业管理环境。如建设、运营相关行业管理机构,主要科研院所,主要高校及实验室,主要规划设计机构,标准制订机构,主要行业标准发展情况等。
(4)、其他。如行业协会,行业主要论坛研讨会及展览会,行业主要媒体等。
第二,业务优势城市本地做大
项目型集成市场进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先要在业务优势城市,积累人才和项目经验,获得有代表性的业绩,本地做大,再去开拓省外市场,建立营销网络。所谓的优势城市可以是公司总部所在地,可以是兄弟公司总部所在地,还可以是公司以往开拓其他业务比较深入的城市。运营维护团队的保障,及时响应的服务体系和优势的政府公共关系是这些所在地的共有特征。
第三,运作Bt项目快速市场进入
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至今,企业要做大业绩,快速发展,几乎到了无“B”不成的地步。无论是BT、BLT、BOT还是与地方城投合资成立公司项目建设,企业融资能力成了“*”的发展条件。根据Tranbbs《2014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2013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营收*企业中仅3家企业,前5名企业中仅1家没有BT等融资项目,单纯靠政府投资项目获得业绩。
企业决心投入到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市场中,无疑都会瞄准更大的市场蛋糕,而融资能力的优势让企业快速市场进入,快速行业积累,快速做大市场份额更具优势,同时这也降低了市场进入的行业门槛。
第四,智慧城市项目
与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跑马圈地相同,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并且是比较初期的阶段。今年开始住建部智慧城市示范建设陆续落地,随着各地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陆续完成,包含多领域建设内容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迎来高峰。
企业要获得智慧城市项目,除了本身企业规模比较大,各兄弟公司之间业务互补性比较强,迎合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领域建设内容需求,更多的智慧城市建设企业都面临着资源整合的问题。企业自身业务仅仅能做智慧城市项目中1、2项建设内容,其他内容就需要整合相关企业资源参与到建设中来。
无疑,在企业融资能力比较强的发展条件下,企业如果背靠有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集团,如果有比较强的跨行业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完成城市智能交通集成商的市场进入将是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
结束语
除去上面说明的四个方面外,注重规划设计、通过收购快速行业积累等也都是市场进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切入点。企业市场进入,有一些是共性需要考虑的问题和机会,更有不少个性的机会。企业制定的策略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发挥资金、资质、产品、软研发实力、政府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寻找切入点。
人物介绍
陈赫,中国交通技术网执行官(CEO)。13年智能交通行业从业经验,6年行业媒体经验。曾就职于监理公司、设计院、政府机构、企业等机构.从事过智能交通的规划、设计、监理、养护、运营管理、建设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