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智慧城市建设 需展开行动
-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 2014/6/16 10:11:321683
除此以外,按目前的情况,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化提供供给,城镇化提供需求,信息化使两者融合)。
落实智慧城市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顶层设计: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从物理层面说,顶层设计涉及空间、地面、地下;从社会层面说,涉及到党政军、工农商学、文体卫研、社团组织;从功能层面说,涉及到人、财、物、事、信息和解决方案。顶层设计是总体布局,阐明智慧城市建设做什么、谁来做、如何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重点和难点问题;第二应设计多少个子系统和相应的功能模块,子系统设计中要解决功能重复、交叉和不协调问题,比如功能必须清晰,接口、界面、数据结构应标准划一;第三要解决共性需求(比如数据库、平台、信息安全、物联网)统一建设的问题;第四是局部服从整体,有利于各子系统联成一体;第五是对投融资作出框算。顶层设计还应包含目标定位、战略定位、路径定位、子系统定位、模块功能定位。
目标定位:没有建设目标就是无序推进,应科学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民生目标(物理目标)。社会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到位、社会管理科学、资源配置优化、环境日渐良好、经济科学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社会趋向和谐。经济目标是城市运营、维护、管理的成本不断降低,效率不断提升,效益日益增长。物理目标应是人手一个智能终端。通过智能终端(卡、机)解决各种服务需求和所有支付方式。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都可以应用智能终端(通过智慧网)得到实现,并做到随时、随地、随需。
指导思想:面向应用,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其次,信息资源集约化,即从分散到集中、从各自为政到整体聚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再次,应用智能技术,提升效率和效益;后,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解决改革与发展、环境与发展、资源与发展、民生与发展等社会问题。
不能用信息化替代智慧化。计算机的普及促进了信息化;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可能。就层次而言,信息化解决点(一个单位)、数字化解决线(一个领域)、智慧化解决面(城市)的问题,这是三个递进式的发展阶段,而智慧城市应有思维、判断、优化决策和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
技术路线: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要应用智慧技术,否则就是瞎建设。所谓智慧技术必须具有思维、分析、判断、提供解决方案和优化功能(方案优化是智能化的主要标志);要通过模型选择、模型库建设、算法设计、结果分析、方案选优来实现智能化,并应具有自动修复和自适应功能。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是基础,云计算是后台。城市每一个物体都应有标识符(电子标签、二维码、传感器、专用设备、应用终端等);涉及到的技术有射频技术、传感器、网络设备、传感网等。云计算本质是数据处理从分散到集中,实现规模计算;计算从桌面到网络(PAAS);工具软件从购置到租赁(SAAS);基础设施从自建到共用(IAAS)。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终端安全。此外,如何防范黑客攻击是的话题。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机器、生产设备、资源、产品通过新一代网络技术连入网络,从而使生产过程更加灵活(FMS),流程可随时调整(Reengineering),因此可能会被黑客通过网络非法操作。2012年英国受到网络安全攻击所产生的损失翻了两番;Google大批用户文件外泄;亚马逊旗下一商务网站遭黑客攻击,2400万用户密码被盗。
应用子系统设计:建议设计的子系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产业、智慧建筑、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安防、智慧产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空管、智慧服务、智慧地管等共20个。每一个子系统均应有功能模块。比如智慧政务至少应包括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市场监管等;智慧工业应包括CAD、CAM、CIMS、FMS等。
配套改革:包括体制改革和素质提升。智慧城市的推进必然使信息透明度更高,从而行政权力弱化;传统的行政模式、管理模式等都要发生重大变革,如何推进?信息公开将促进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包括公共资金分配、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供给、公共权力运行等,一旦透明,意味着行政权力的衰减,必然引发行政体系的变革。此外,工作方式、商业方式、生活方式、服务方式都要发生变化,国民素质、信用、道德、能力是否与智慧城市相适应?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智慧交通如何实现?如果社会信用、个人信用无法保证,智慧系统就难以安全运行。
预警系统:“预则立,不预则废”。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有预测功能,需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包括地理环境预警系统、经济环境预警系统、社会管理预警系统、社会矛盾预警系统、风险监管预警系统、资源环境预警系统等。
投资方案: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做好资金预算,拟总体规划、社会共筹、分期投入、滚动调整。建设智慧城市的费用主要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子系统及系统建设资金、技术方案研发资金、设备设施资金、运营维护资金等。资金筹措可采用BT、BOT模式建设,开发银行申请基金,政府财政预算,地方自筹,社会融资(发行专项债券)。
保障措施:基础条件包括无线网络覆盖率、光纤接入覆盖率、宽带用户规模、传感网络建设水准、户均网络带宽、政务水平、城市管理水平、各行业信息化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居民的道德素质、规则认同、经济实力等。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的责任是做好规划、制定标准、协调政策、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打破部门分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达到系统整体优化;要倡导共赢,部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组织方式上可采取政府主导,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专家联合组建的开放式联盟,以统筹各种资源。所谓“开放式”,就是联盟成员有进有出。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体现方向性、前瞻性、目标性,同时具有可采集、可比较、可拓展的属性。包括基础设施指标、服务指标、发展指标、民生指标。
实施步骤:按照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先易后难、实用优先、试点推广的路径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做到边建设、边应用、边总结、边调整、边改善。建议以“宽带中国”为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消费”为指引,建设大数据中心,包括人、财、物三个基础数据库(如人联网、房联网、车联网等);进而结合地方不同需求,建设相应的子系统,如智慧教育(MOOC)、智慧医疗(MOOM)等。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