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智能交通发展面临挑战 云计算实现还需时间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4/6/5 10:58:213900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智能交通的研究和推进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ITS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地位。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

  
  智能交通发展面临挑战云计算实现还需时间
  
  智能交通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智能交通前景广阔,属于产业升级受益行业,未来高成长趋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其一,由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构架尚未明确,标准体系尚不健全、不统一,规模经济不够,盈利模式未可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应用成本,不利于智能交通的推行。
  
  其二,传感器成本、性能和寿命,在技术上与交通应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感、支撑网络也尚未建立,地址资源严重缺失,行业数据中心特别部级层面的行业数据中心尚未真正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
  
  其三,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研发急需突破。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我国在RFID、传感器上并无主导权,仍受制于美国、欧盟,国内盈利面较小。
  
  其四,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应用点分散而不成体系,技术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也不完善,也给整个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其五,目前国内智能交通IT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企业稳定性相对较弱,厂商加紧抢占市场,企业业绩波动幅度或加大。
  
  另外是公众及组织单位的观念障碍,如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担忧,也影响着智能交通未来的推广应用。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表示,“物联网体系的发展必须从产业中逐渐培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赛迪顾问机构分析师则提醒道:“车联网所具有的美好前景虽然诱人,但按照目前的研发能力,车联网相关软、硬件采购真正大面积铺开,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因此,业界不能急功近利,脚踏实地为是。”
  
  智能交通的未来展望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为满足“十二五”期间构建“便捷、安全、经济、”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求,即是出门有车坐,坐车不堵车,安全有保障;用少的钱,短的时间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仍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继续发展。
  
  、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视、可测、可控,应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构建相对应的状态感知、数据应用和监管服务体系。
  
  第二、为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运行协同与效能提升,应对中国综合运输构建对应的状态感知、数据服务与监管服务体系。
  
  第三、深入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应用及人民群众需求,实现在城市公交与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重造,让人民充分享受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服务。
  
  第四、努力消除和减小不同运输或出行方式、不同交通网络或地区、城乡间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差异,使每一位交通运输参与者公平、可靠地享受同质化、一体化的交通公共服务。
  
  第五、应结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应用需求,在生态交通、车路协调、船舶导航、管控与安全保障等智能交通前沿技术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取得实际应用效果并协调发展,为日后实现人、运载工具、基础设施、环境的协调运行以及智能交通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探索构建资金链、市场链和价值链,初步解决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机制和模式问题,在电子收费、电子标签、集装箱运输、综合信息服务等条件具备的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产业化突破。
  
  “智能交通”云计算实现的道路还很长
  
  “云计算”起源于IT领域,在智能交通IT化日趋明显的今天,智能交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也为业内外所普遍期待。
  
  “云计算”被定义为基于网络服务交付和使用的模式,人们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既可以是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服务,也可以是其它的服务,而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它可以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有观点认为,这些特点恰好同“大路数、高清化、智能化”的智能交通服务的功能需求不谋而合。首先,智能交通服务要提供全面的路况,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交通流信息、交通违法行为等的全面监测,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需要采集、处理及分析大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其次,智能交通服务信息的发布时效性要求很高,需要将准确的信息及时发送给不同需求的主体。此外,智能交通服务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安全性欠缺是大壁垒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数据安全性、隐私性、保密性难以保障,且技术标准还未统一,智能交通领域的的“云计算”应用或许尚在云端。
  
  “云计算”的开放性特点适用于提供基于Web服务的软件服务模式,但与IT行业有别,智能交通领域似乎并不那么“开放”。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其传统的智能交通服务的主体是地铁运营和地铁安防。监控的覆盖范围是地铁运营所涵盖的有限站点和区域,录像资料保密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且不接入公共网络。此外,其服务对象是地铁运营人员和公安部门,同时由于其安全级别要求更高,使得系统在设计时就设置了先天的壁垒。
  
  因此即使监控系统后端可以共享“云计算”非常便利和强大的搜索、“云存储”等服务,从智能交通服务信息安全性考虑,目前“云计算”似乎并不适合相对封闭的传统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在评估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对城市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简单估算。
  
  1、燃料的节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燃料的节省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出行速度的提高、停车次数的减少及停车时间的减少所带来的油耗的减少而带来的经济效益。
  
  我们把由于旅行时间的减少,使司机和行人节约了时间,而带来的经济效益称为时间效益。可以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字,按城镇人均收入和每年平均工作日计算。以每天连续统计流量的时间来计算每分钟人均收入,再根据每天的机动车早高峰小时合计、机动车晚高峰小时合计和平峰小时合计三种交通状态作为计算基础,每条路线每个时段的时间效益为:
  
  (每分钟收入)×(每辆车乘客数)×(旅行时间的缩短值)×流量
  
  2、减少事故的效益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实施后,受控路网的扩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车辆原来无规则的运动变成了有序的运动,以往因为车辆自由流动而产生的各类车辆及行人事故会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这样会降低事故的次数、死伤人数以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3、道路改造带来的效益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必然要纳入到大连市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道路的规划当中,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在城市规划中要作适当的道路的改造,这样会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大限度的发挥城市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的作用,这样,在不增加更多的道路投资和减少占用土地的基础上,由于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而增加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会为城市建设节约宝贵的资金。
  
  智能交通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尚不完善,未来还有众多领域有待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上一篇: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 让你的安全感倍增

下一篇:浅谈夏季汽车防爆膜选择安装要点和常见误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