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携手AT&T 深入智慧城市物联网项目合作
- 来源:雷锋网
- 2014/2/21 13:18:522154
IBM与AT&T的这次合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共用事业上。举个交通方面的例子,双方可以在公共汽车、的士、路况监控摄像头等多种相关设施上收集信息,AT&T负责为设施上传感器提供数据通信及位置追踪服务,IBM则负责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路况预告、紧急情况疏逃等多方面的决策参考。
智慧城市项目则更进一步,它会在整个城市中规划海量的传感设备,建设可用的信息流通及管理网络,把依赖数据分析平台得出的结果作为判断依据,从而更有效的管理整座城市。
来看点实际的,重庆日报在报道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时曾进行展望,它可以做到比如:智能给出当前顺畅的行车路线、空闲停车位;垃圾按量收费,多扔多收(即鼓励自己回收);公交车有Wi-Fi,并能显示每站的天气情况;App可实时显示景区相关信息,去哪儿先看看人多不多、温度天气如何等等。
听起来很美好很神奇对吧,其实这种生活离我们可能只有几年之远。因为这其间的诸多技术问题已经有了很大进展,甚至有些已经用于实践。运营智慧城市,主要由“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等几个环节所组成。其大困难在于,如何在海量数据的前提下能正常运行。要知道一座大型城市运行一天所产生的数据比起大淘宝一天的可多的太多,两者不在一个等量级。所以现在这个大的问题有了什么新的进展呢?
数据收集方面,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两个跨度里有了很大进步。智能手机带动了规模化,你会发现现在就算几百元的Android机在测试信息中也会显示有一大堆传感器;穿戴设备则让它变得更小、更耐用,想想2000年一个能传出“信号”的设备要多大(那时应该还是大哥大吧),而现在只需一块手表、一根手环就可以做到,这其中的制造工艺、生产技术、网络覆盖等方面的进步功不可没。当然,目前也有制约因素,这主要是在电池方面:因为环境限制,很多地方不可能提供电源,也不能一个月就换一次电池,这就需要电池存储或循环方面技术的突破了。
数据存储领域则得益于近年来SSD与PCIEFlash等的成熟并大规模商用。数据存储的难处在于,不但要存储还要读取,而且速度要高,闪存是在这方面目前好的介质。这个被阿里前员工冯大辉称之为硬件红利,大淘宝在“双十一”还能保障服务的技术实力也有赖于此。
数据分析方面很有趣,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路线。IBM在2011年推出的“沃森”是集中式的代表,它在问答综艺节目《危险边缘》中成功击败人类选手拿到了。分布式的代表是谷歌、百度识图,这两个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庞大的后端进行运算从而得出相似图片结果。其实这两者相差不大,区别只在于运算介质是超算还是普通计算机。
技术方面的积累其实已经足够试行项目了。现在具体落地,实施者更需要考虑的是政治、社会等方面。比如“IT商业新闻网”报道前任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表示“智慧地球项目虽好,但背后执行的IBM却需警惕”,以及网络上很多人评论的“天网”疑虑等等。
所以目前的话,值得期待的只能是能出现一个真正运作该项目的城市,用真实的案例来打消大家的疑虑。期待未来科技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