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能源优化重点构建 智慧城市互通互融

来源:能源世界
2014/1/17 12:31:121700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 进入“十二五”以后,北京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带动了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发展的各种复杂因素集中体现,包括本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推广使用,能源系统的安全保障和经济运行等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冲突,能源系统内又各自独立、互不交流,增加了城市能源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城市能源运行管理模式和保障体系面临挑战。
  
  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源的推广使用,能源的互联互通被提升到更广泛的层次上。随着风力发电、太阳能光电、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包括垃圾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包括家用燃料电池)、城市污水和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的提取和并网使用,能源供应的变化和需求响应更加复杂多变,多种平台的联合调度将变得尤为重要。可以想见在新型的能源互联网中,多种供能方式同时存在,这些提供电能或热力的源点又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运营商或管理者,系统对气象等外部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备份和互联互通成为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更加智能的管控平台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北京市近年来加快实施燃煤设施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改造,主要能源消费品中,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占比稳步提高。2011年全市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4.1%,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5.3%。
  
  目前北京市正在计划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城市运行、资源环境也是今后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燃气、热力等领域,基于已推行的预付费制卡,预计将实现远程抄表和一卡多用等功能,智慧城市建设总体上仍处于酝酿或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市政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不同能源形式的商业模式也正在向互融互通发展。
  
  城市能源结构和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能源结构的优化要重点考虑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建设统筹协调的网络系统,保证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我国城市能源运行的管理和发达国家城市能源管理经验,建议基于三方面构建更加智慧的城市能源供应体系,作为城市生命线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要搭建“城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智慧供能体系的中枢神经。二是要多部门、跨行业共同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形成智慧供能体系实时监测、互联互通的空间渠道。三是推广“智能化的计量仪表”,形成智慧供能体系中能实时响应用户需求的神经末梢。

上一篇:从替代解决方案到黄金时间 云计算2014发展备受期待

下一篇:大数据新奇妙用 究竟可实现多大价值?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