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走自己的路 典型应用地区分享
——智慧城市建设走自己的路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4/1/7 9:02:152449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比较多,不仅有建设部批准的试点项目,也有地方批准试点项目,试点项目不限于城市,也可以是更小单位的区县,甚至是小城镇。试点的领域也是多样化的,如智慧园区、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各地试点项目已经陆续启动。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还处于初级阶段,还缺乏站在更高层面的总体规划,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还不可能充分体现出今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有些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规划,目标非常宏伟,内容包罗万象,看上去非常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且非常困难,缺少有序推进的规划思路以及相关的资源利用和保障;第二,也有大量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从某个领域作为切入点,相对而言更容易达到目标,见到成效,但对于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等方面如果不加重视,这样的智慧专项系统仅仅是某个行业和领域的系统,在智慧城市系统中将缺乏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第三,有些城市简单的将各部门自己拟建的信息化项目拼成一个大包,再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就算是智慧化了。搭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顺风车,实际上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相背离。第四,智慧城市建设机制上有待进一步探索,单靠政府投资很难持续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是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少专家认为,特别要避免单纯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争取国家投资的手段。
智慧城市建设典型
◇ 北京: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实现“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
北京是中国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制造业、高科技研发中心。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和“无线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基于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北京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以创新科技为核心的、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特别在智慧政务、医疗、卫生、市政、环境、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了一系列工程,如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新系统、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北京”正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
2012年3月,北京正式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依据《行动纲要》,未来五年北京将按照“4 4”的总体发展思路,推广四类智慧应用,构建四层智慧支撑,开展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支撑平台、产业提升对接和发展环境创新八大行动计划。目前,北京正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要求,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以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主要城市水平为目标,全力建设人人享有信息化成果的智慧北京,破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为推动智慧北京工作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了智能体验中心。体验中心展示内容以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规划蓝图为核心,通过产品演示、场景模拟、数字内容等高科技展示手段,使传播内容适用于不同受众群体。以绿色环保节能为主线,并采用中关村的产品和技术,把体验中心打造成为自主创新产品展示平台的同时,更突出展示了中关村的企业精神和创业文化,突显中关村的创新精神内涵。
◇ 无锡:感知技术发展迅速,以产业带动应用
无锡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的“桥头堡”、研发中心、中国个“物联网城市”,也是全国五个“云计算”试点城市中的一个地级市。无锡已建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系统打造物联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化及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12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关于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无锡集聚了国内外物联网重要研发机构32家。按照从产业发展向应用推广的思路,无锡市已开展了包括“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示范工程、“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示范工程等多项示范工程。
无锡在“十二五”规划及“传感网产业发展建设规划”中均明确表示要将无锡建设为的“智慧城市”。目前,《无锡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也已形成征求意见稿。《行动计划》指出,在2012-2014年,无锡将在全市九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在社区安全一体化建设、城市应急指挥、公共场所安全改造、城市要地及周界集控平台建设、危险品使用及转运安全监控等方面全面推进智能化。此外,无锡还充分利用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示范及社会应用,巩固、提升和扩大了无锡在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方面的先发优势,抢先进入全国和世界“智慧城市”发展的方阵。
无锡不仅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处于全国优势,同时智能体验中心也是新领域宣传和推广普及的重要平台,在无锡开始了大面积的建设及实施。以“中国联通无锡物联网体验中心”为例,通过逼真的三维全景鸟瞰及POS机上手机刷卡等一系列的真实互动告诉体验者,这并不是展示未来科技的宣传片,而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物联网”应用。
◇ 武汉:高起点规划设计,打造中部“智慧之都”
武汉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首批创新试点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是国内开展物联网研究较早、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二大智力密集区,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通过推进数字武汉、光城计划,大大提高了武汉的城市信息化水平。
武汉“十二五”规划中确定将全面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类物联网示范工程,致力于将武汉打造成为中部“智慧之都”。武汉市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瞄准世界水平编制智慧城市整体规划,高起点的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已通过初步审核,依据规划,未来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将以感知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云计算中心等基础信息设施为基础平台,构建应用、产业和运行3大核心体系,并选取智慧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智慧国土规划、智慧市政设施、智慧公共安全、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社区和智慧物流等15个重点领域,全面实现城市信息的传递和智能响应。
◇ 佛山:以产业转型为核心,推动四化融合
佛山市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是“珠江三角洲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推进,佛山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佛山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发布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提升城镇化、信息化加快化三大任务,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物联网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三网融合”推进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智能交通工程、智能教育工程、智能卫生工程、智能社会保障工程、电子商务工程、电子口岸工程等16项重点工程。
佛山是国内300余地级市中全面系统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并迅速公开发布、快速推进实施的地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各项成效正在显现,特别在智慧产业发展方面,佛山抓住成为国家新兴产业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地区契机,将智慧产业作为发展新兴产业主要内容。一年来,引进建设佛山超级计算中心、世纪互联南中国总部基地、南海云计算中心等大项目,初步奠定了在国内智慧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佛山已成为了“智慧广东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与此同时,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智慧佛山”发展特色与模式研究暨阶段性成果评估》显示佛山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特色,形成了“佛山模式”。
◇ 廊坊:把握京津冀走廊地理优势,建设重点突出
廊坊地处京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区位优势独特。随着富士康、华为等电子行业巨头落户,廊坊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廊坊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首座国家电网标准全功能智能小区、电子政务、数字城管、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等已实现,为打造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廊坊智能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实现了在智能管理、智能生产、智能流通、智能消费、智能交通等多领域的突破创新,充分发挥了智能化产业园区的智能产业集聚化优势,对于推动廊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智慧廊坊”具有重要的作用。
廊坊市将以打造“智慧城市”为契机,以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为目标,以承接京津功能转移、产业外溢为重点,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产业,构建绿色基地、园区,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建设,将生态智能的建设理念融入建筑、交通、水系、产业等城市细节,突出智能化绿色管理,建设智能城市管理系统,努力把廊坊打造成生态智能城市。固安工业园区作为廊坊新区科学发展实践的重点区域,始终以“建设开发区城市,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不仅注重产业的集群效应,同时注重整个区域的全面协调发展。“固安未来城市体验中心”的建设成为园区内一个新的亮点,通过互动体验将生态智能城市的概念及内容完整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提供了一个未来城市生活的各方面互动平台,并迅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入区发展,迅速走在区域投资和发展的前沿,成为北京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具投资价值的区域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首先要抓住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突出矛盾,采取多样化的模式,积极引入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其次还要融合各类智能系统,使得智慧城市发挥更大的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一步到位的想法是需要克服的,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它的特色之处,一是服务城市特色产业。根据地方旅游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特点,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地方更好发展;二是发展智慧城市特色应用。只有结合产业特色、民生需求的丰富应用才能充分体现智慧城市价值。智慧城市应用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应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设计,需求决定了应用的多样性,也体现出智慧系统的特色;三是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建设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