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自行车道或装电子眼 缓解交通拥堵
- 来源:千龙网
- 2013/8/16 11:25:071452
举措
交叉路口设彩色自行车道
据城养中心介绍,去年已经对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进行调查,同时制定三年计划对自行车道进行改造,力争在2015年底,使全城自行车系统连贯、顺畅。
今年将沿地铁4、5、6号线改造一批自行车系统示范路,解决市民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接驳公共交通,提高便捷性。
同时,今年要对二环、三环辅路的自行车道进行规范。其中,三环路紫竹桥至四通桥为重点整治区域。据城养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二环和三环的辅路自行车道比较连续,但也有部分路段存在道路被占、地面诱导标志标识不清晰、以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路权不明确的问题。
针对机动车占道行驶问题,城养中心将对部分线路施划白线或安装阻车桩,进一步明确路权。同时,在一些标志标识不明确的立交桥或路口处,施划标识。
为方便骑车人过街,将设置非机动车导流线和非机动车待转停止线,在一些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彩色非机动车专用通行带,通过铺设彩色沥青,明确非机动车路权,便于骑车人行走。
同时,今年还将结合道路大修完成公主坟环岛、京石左侧和右侧的辅路以及卢沟桥南路等自行车道的建设。目前,这些大修项目的改造工作部分已经完工。
部分自行车道或装电子眼
为进一步规范路侧停车,有关部门已经制定相应标准,根据非机动车道宽度实施不同改造方案。
其中,道路宽度6米以内的不得设置停车位,并在自行车道设阻车桩,今年要整改苏州街、红军营东路等10条道路。
有些辅路宽度在9米以上,如菜市口大街和前三门大街,原本右侧的停车位移至道路中间,自行车道换位到右侧,停车位就将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分隔在两边。这样机动车进出车道时,不会影响到自行车,同时通过阻车桩或隔离带,减少停车入位对自行车的干扰。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部分设置自行车道的路宽在6米至9米之间,这些自行车道将视情况设停车位。目前的车公庄西路、阜成路等路段,将取消停车位,同时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置护栏。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类似中关村大街等有条件停车的道路,将考虑设置路侧停车场位电子提示系统和监控系统。
交通部门表示,本市部分大型路口已设有电子监控,拍下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后,交管部门会进行处罚。但在自行车道的停车场设置电子监控还是,主要是为了管理路过的车辆,目前该措施还在研究当中,尚未制定终方案。
在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上,本市正大力推行错时停车,包括充分利用自行车道错时停车。比如在夜间8点至凌晨6点,将自行车道用于停车,而白天供行人使用。该负责人表示,该项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更需要各区职能部门的配合。
专家建议设自行车道应考虑区域性
在北京拥堵的交通环境下,众多目光聚焦在机动车上,较少有人关注每天数百万骑自行车出行的人群。用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陈艳艳教授的话说,他们为绿色做贡献,却呼吸着机动车尾气,被机动车主抢占路权。对于北京市政府鼓励绿色出行,整改自行车道和步道系统的方向,陈艳艳表示肯定。
近几年,机动车数量增加迅速,不仅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问题,也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实施措施调整民众的交通出行方式,对机动车进行控制,倡导绿色出行。
但是,毕竟目前北京交通压力巨大,机动车道资源紧缺,所以在部分经常拥堵的路段,在保障连续性的前提下,职能部门可以适当向机动车道倾斜,以缓解道路拥堵。
同时,北京城市面积舒展,与荷兰、德国等紧凑型的城市不同,北京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肯定要低。陈艳艳表示,自行车主要用于中短途需求,所以可以考虑根据区域化进行整治,对区域内的主干道、次干道以及周边的支路同时整改。但目前,本市不同级别的道路管理部门不同,所以需要多部门联合整治,建立区域性的绿色出行圈,寻找适合自行车生存的空间和方式。
探访
问题1:自行车道被挤占成停车场
7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关村电子市场地区,海淀大街不宽的自行车道停满了汽车,自行车主不得不在机动车道上骑行。
据交通协管员许先生介绍,停在施划的车位上的车辆只是小部分,很多车其实是违法停车。不少车是拉货的黑车,专门为购买大宗电子产品的消费者准备。
在附近的中关村南大街北侧的自行车道上,用白漆写着“严禁在此停车”几个大字,但几辆私家车就停放在上面。
在西单商场附近的绒线胡同内,路南北两侧设置的自行车道也被汽车占得满满,一辆大货车甚至将自行车标压在车轮下。一些骑车人表示,每次行至此处就被迫到机动车道内行驶,这让原本就窄的胡同更拥挤,机非混行不但降低了行驶效率而且不安全。
据了解,在对本市自行车道整治前,城养中心曾对本市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进行过调查,从道路宽度上看,有缺陷的仅占16.1%,但从自行车道被占的情况看,不达标率达到57.1%。不过,很多路段属于局部不达标。
问题2:地铁站没停车位只能乱停
为解决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政府倡导市民用骑车来代替开车出行。不过不少市民反映,地铁周边的停车场太不给力。
地铁6号线黄渠站周边遍布大型社区,从小区骑车到地铁口的乘客不在少数。记者在黄渠站外看到,五六十辆自行车停放在几个渣土堆上,渣土堆上扔着各种塑料瓶、瓜皮等垃圾,靠近时还能闻到一股臭味。
“没有停车的位置,大家只能把车停在垃圾堆上。”家住柏林爱乐小区的熊女士说,除了没有停车场,朝阳北路的自行车道也经常被车辆停占,仅剩的部分自行车道还时常有机动车行驶,骑自行车要非常小心。
同样的问题在地铁4号线也有体现。昨天,记者在宣武门站西北口注意到,地铁站外五六米宽的人行道上停放着二三十辆自行车,不仅把人行道压住,就连地铁入口也被堵住一半。
问题3:部分骑行者行驶习惯有误
在探访中,虽然有部分骑车人因自行车道被占或不连续,被逼进机动车道,但也不乏主动闯入机动车道的车主。记者在中关村南大街注意到,虽然自行车道宽敞顺畅,但有些车主在机动车道骑行。
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骑车行至二环积水潭桥下,从西向东北转穿桥时,总和一些机动车交叉前行,容易发生危险。他说,自行车在西向东外侧车道,向北穿桥时与内侧车道右转的机动车正好交织,他觉得“信号灯设计不合理”。
对此,城养中心负责人表示,这是很多市民存在的错误行驶习惯,按照正常的行驶规则,自行车和行人穿过十字路口时,必须二次过街,即先直行再左转或右转,之所以徐先生会与内侧车道右转的车辆相撞,是因为他本不能左转只能先直行。
“很多自行车主像开车一样走对角线,这是不允许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之所以自行车道行驶不顺畅,与行人的行车习惯也有关,他呼吁民众建立良好的行车习惯,这样不仅安全也能使得道路顺畅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