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析开始规模应用 助跑安防行业化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 2013/7/31 11:04:121468
智能化技术开始进入规模化应用
高清之后,无疑下一个技术热点就是智能化技术。我们所谈的智能化更多地出自视频分析产品厂商或者CCTV供应商,其实,安防智能化不仅仅是指视频智能分析,而会是系统层面的、整个安全层面的智能化,视频智能分析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智能化的实质将是来自于机器视觉和设备级智能的末端智能,逐步引申到系统思维的一个全面的过程。这样来看,安防智能化需要以集成化为基础,如果没有集成化的安防环境,所有智能化只能是末端的设备级智能,而只有系统间集成环境形成,才能从设备级的末端智能化逐步上升成覆盖整个建设项目的系统级智能化。
从目前安防智能化中应用成熟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发展来看,它能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来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从而解决了传统监控工作量大、效率低、反应速度慢等问题,其优势显而易见,也是推动整个安防智能化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智能视频分析助跑安防行业化
安防在行业化的同时,产品形态与技术趋势也发生改变。需求拉动增长,同时也在召唤和催生新产品和新技术。随着光电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也由数字化、网络化,而正在逐步走向高清化并向智能化发展。过去,很多行业用户使用的视频监控技术,缺乏对视频内容有效的分析,而主要靠人力来监视屏幕,其主要功能只是完成某时间段视频图像的存储记录,故而只能为事后分析提供证据。很多行业用户对此疲惫不已,因此,他们也要求视频监控,不仅仅只是取证,更需要提前预防,变被动为主动。
视频监控的这一"硬伤"需要安防智能化。在公安行业,快速的目标视频定位与智能检索成为主流需求,以帮助公安干警查找线索源,促成案情快速突破;在轨道交通领域,警戒区入侵检测报警能减少"跳轨"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之前曾提到,平安城市建设引爆安防行业化发展,而当下,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也将加强处理技术研究作为一项主要任务,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将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这一信息处理技术列为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提出要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由此可见,智能化是现阶段视频监控需求的关注焦点,"眼睛 大脑"的智能组合成热点发展趋势。
智能分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以智能交通为例,我们探讨一下智能分析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近十年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城市人口密集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讯速增长,同时相对匮乏且陈旧的道路交通设施、布局不尽合理的城市路网已经不堪重负,导致城区交通拥堵频繁、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早晚流量高峰期间,道路人流、车流量基本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车辆行驶缓慢,加上车辆违规行驶、商贩占道摆摊设点、车辆乱停乱放、侵占道路等现象比较严重,使得“上马路看车展”已越来越成为城区交通的一种常态,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难点和热点。
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报告发布,对中国50个城市上班路上的平均时间进行了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广州、上海以48分钟、47分钟紧随其后,深圳以46分钟居第四。报告还提出,2011年的中国内地城市化率突破50%,达到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
十年前,中国的二线城市,交通拥堵很少见,但是近5年来,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常态。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通行能力已经接近极限。
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车速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上升、排污量增加,同时诱发交通事故,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而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者来说,一方面是日渐增长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却是警力人员的捉襟见肘,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管理效率,增进交通良性循环成为很多城市交通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高清摄像机的广泛使用和基于高清图像的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技术手段问题,使得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在每个城镇得以广泛应用。
关于智能分析:
智能分析指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用户可以根据的视频内容分析功能,通过在不同摄像机的场景中预设不同的报警规则,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了违反预定义规则的行为,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监控工作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示音,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报警信息,实现报警的场景重组并采取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