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市民卡在沉睡 多功能卡发放是劳民伤财?
- 来源:一卡通世界
- 2013/5/30 14:58:472069
怪相:九成市民卡多功能在沉睡
2013年是温州社会保障·市民卡(以下简称市民卡)发放的第二个年头,这张市民卡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小额支付、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其应用跨社保、医疗、文教、园林、交通、小额支付等多领域。手持这张卡不但能让我们出门少带五六张卡,还能享受不少优惠,像这样一张功能全面,还能享受到折扣的卡理应受到人们争相热捧成为“万人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张卡被冷落被沉睡的现象屡见不鲜。
温州市民卡在启用一年以后,真正面临的问题是鲜有人用,不少市民更是自领取之日后便直接将其打入冷宫。有数据显示,在温州市区范围发放的69万张市民卡中,其中有60万张卡在“沉睡”,市民卡激活量不足一成。
发行“多功能卡”,实现IC卡一卡多用功能是国家金卡工程发展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之一。拥有一张卡就可以在所在城市甚至全国实现刷卡就医、乘公交地铁、吃饭看电影、逛街Shopping等,这也是我们对于一卡多用的美好愿景。然而想要让这样的多功能卡深入民心,得以普及,如果在推广中所遇到的障碍没有得到有效方案解决的话,这是很难实现的。
质疑:多功能卡发放是利好政策还是劳民伤财
其实多功能卡并不是只有温州才有,由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相关部委和金卡工程试点省市共同编制了《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出台后,各省市政府也在根据新形势、新应用,结合市民需要积极推行“一卡多用”,例如杭州社会保障·市民卡、广州社会保障·市民卡、重庆金融社保卡、西安城市一卡通等等,甚至全国城市一卡通的互联互通也已经在上海、宁波、绍兴、湖州、台州等城市试运行,可以说多功能卡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的出现。
国家金卡工程推动发行多功能卡,定位于民生,是根据市场应用市场的需求,增加卡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实现真正的一卡多用。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对政府整合信息资源,更对了解群众消费特点,提升城市公共事业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功能卡的发行更是直接方便了民众绿色出行、享受政府服务和满足日常小额交易快速、便捷的支付,真真切切地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活,改善城市环境,此乃利国惠民的一大举措。
有不少网友质疑发放多功能卡实际上是政绩工程,而且劳民伤财。当然网友们的质疑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想要惹是生非。一是因为市民卡沉睡这一事实摆在眼前;二是因为发放多功能卡这样高成本的建设,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就要推广应用是不是有点轻率,一旦推广失败那不就是劳民伤财吗?三是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是以原有的公交地铁一卡通或者社会保障卡为基础,逐步向城市一卡通升级,按照并存过渡,逐步融合的原则,这样是不是属于重复投资建设呢?
分析:四大潜在原因让市民卡沉睡
对于一些已经发行多功能卡但使用率呈低迷状态的城市,找到其中原因何在才能做出相应对策改善。市民卡发行却少有人尝鲜,是卡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还是市民不积极?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来浅析一下四个潜在的原因:
一:卡功能太多激活很繁琐
多功能卡大的特点就是功能多,对于很多怕麻烦的市民来说,虽然这张卡具备有很多种功能,但有些功能需要用户*开通才能使用,这又多了一道繁琐的程序,还不如直接使用旧卡。
二:用户习惯难改变
新事物的推出总需要一个适应与被适应的过程,对于新事物的产生如果没有特别优于我们原本使用习惯的旧事物的话,我们很难接受,这就是一种意识和习惯的问题。虽然一张IC卡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且还能随着日后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扩大应用范围,可以说目前在技术上完成一卡多用不存在什么难题。但由于多功能卡是和公交卡、社保卡等我们使用习惯了的旧卡是共生并存的,很多市民用惯了旧卡并不太积极主动地使用新卡,这是多功能卡没有得以替代旧卡的一大原因之一。
三: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新发行的多功能卡大多都是实名制的,带有身份识别功能,就感觉像是*上加载了金融、社保、小额支付等新功能,如果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频繁的给这张“*”抛头露面,卡上的照片号码等个人信息难免会泄露,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四:卡丢失代价太高
快速、便捷的小额支付是一卡通继交通之后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应用领域,新发行的多功能卡无一例外都带有电子钱包。根据央行发布《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预付卡金额方面规定,用于小额快速支付领域的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类芯片预付卡资金限额为1000元,由于小额支付是脱机交付的,电子钱包不具备挂失功能,这给很多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窃卡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在使用上得特别谨慎小心,要防丢防盗,因为一旦卡丢失代价都是由自己承担。
改善:政府、企业、媒体、市民需共同努力
一张多功能卡不论在全国或者全市范围内实现一卡通,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但这也是推动信息化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在新旧卡共用并存的过渡阶段,一人多卡的现象虽然难以摆脱,但鼓励和引导多功能卡的推广工作我们不能浅尝辄止。那么如何积极推动多功能卡科学、健康的发展,真正实现惠民利国呢?一卡通网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汇集几点关于改善多功能卡沉睡现象的建设性意见。
1、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目前国内IC卡的发行缺失统一的标准为参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功能卡各子系统之间的统一性和通用性。有关部门应加快国内标准的制定工作,为多功能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缺失相关标准期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规范IC卡发放工作,尽量减少IC卡发行的种类,提倡联合发卡、一卡多用。
2、完善受理环境建设:受理环境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市民用多功能卡的使用,在环境改造尚未足够成熟、完善时,大部分商家、市民都不会特别注重多功能卡的使用,因此在发行卡的同时,需要全面调查和掌握受理市场情况,有效改造或者更换受理设备,优化收费模式。
3、简化使用流程:多功能卡的每一种功能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子系统,由不同部门管理,市民卡从申请、办理、领取、激活到使用,缩短办理时间、将办理流程化繁为简对提高市民积极办卡用卡有重要意义。
4、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从政府到企业到媒体,应联合使用多种宣传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氛围,例如电视公益广告、纸媒广告、在社区单位等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宣传使用多功能卡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积极和引导市民正确使用。
5、推出优惠措施: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各企业的利益冲突问题,联合各企业、商家推出刷卡优惠政策,为持卡人提供服务,激发市民使用多功能卡的积极性,并逐步开展淘汰旧卡工程。
总之,多功能卡替代单功能卡任重而道远,“要避免加载行业应用的多功能卡在发行后成为睡眠卡,只有在满足用卡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大程度上实现用户数据安全(如隐私、行业应用数据)、的补卡流程(如实时)、完善用卡环境(硬件 软件)、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链(持卡人、行业合作伙伴们、政府、监管机构、银行)等才有可能。”北京农商银行金融IC卡项目经理常玉明如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