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商业模式多元化 车联网智能交通纵深发展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2013/5/2 10:45:532832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交通应用的深入,车联网正在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在新技术的下,车联网智能交通将会有着更加深入的发展。
  
  车联网商业模式
  
  不同的OBD车联网产品,它们有很多功能是相同的,但是,其商业模式可能差异很大。根据运营者来划分商业模式,有:移动互联网模式、4S店模式、保险模式,汽车厂商目前还没有跟进。根据盈利方式来分,有:设备及服务费模式、广告营销增值模式、免费转化模式。
  
  OBD车联网产品,先是由车联网企业跟随移动互联网大潮发展出来的。这也占目前的多数。在盈利模式上,通常采取设备及服务费、广告营销方式。车主通过互联网、4S店等渠道购买OBD车载设备,之后按年续费。在手机APP中,关联APP中相应的功能,运营者会推送不同的广告营销信息,比如,根据车况等信息4S店可以发布保养、维修、汽车用品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信息。
  
  4S店模式,有不同的层面。低层面,跟移动互联网模式有结合,4S店卖OBD车载设备,同时通过这个设备发布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深层面,则是大的4S集团,可以把OBD功能做成整个运营系统的一部分,从而提供跨不同品牌汽车的、跨售前售中售后的客户服务体系,这其中OBD部分是售后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分析出驾驶者对汽车性能的潜在要求、为客户换车时做好销售准备。
  
  保险模式,是2012年开始的一种新型模式。截止到2013年初,在国内还没有落地的方案。保险模式的出发点是使得保险的价值大化,而驾驶行为模型是汽车保险的重点。OBD车联网产品具有多种服务价值,是转化为驾驶行为模型的好来源。为了大批量地、快速地获取能提供驾驶行为模型的客户,保险公司可能对车载设备采取免费推广的方式,并结合广告营销增值模式。
  
  车联网智能交通新技术
  
  1、RFID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于ETC自动收费车辆识别,未来可能会用在公共运营车辆甚至所有私家车的车辆识别,方便公安定位车辆。RFID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写器。
  
  尤其针对车辆的RFID应用,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2、流量监测技术
  
  主要应用在城市或高速道路交通数据检测,为后续交通指挥调度提供依据。交通参数的检测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检测是交通参数检测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地埋式感应线圈、超声波和激光检测器,它综合利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技术,有安装和维护方便、价格相对低廉、检测参数多、检测区域广等显着优点。可应用于高速公路或城市道路,采集交通数据、监控交通流。
  
  系统由前端高清采集端和交通视频处理器构成,交通视频处理器对高清摄像机实时视频分析处理,可以实现准确的交通参数数据检测功能,按照检测数据实时性和来源差异分为: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两类。
  
  实时数据是指车辆通过虚拟检测器时所能够直接测量到的基本参数信息;统计数据是指在制定的时间周期内统计到的由实时数据,在实时数据基础上使用交通工程学原理计算得到的相关性较强的能够表征真实交通流状况的统计分析数据。
  
  3、事件检测技术
  
  应用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在视域范围内实现各种违法行为的检测。利用各种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和计算机智能优化算法对所采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能够对各种交通事件、事故,例如火灾、行人、车辆停驶、交通拥堵、车辆逆行、车辆抛洒物碎片、车辆排队超限、低能见度检测等情况进行自动检测和监控,并且能够实时地进行检测、报警、记录、传输、统计以及诱导。从而有效地对道路交通进行管理,提高公路网的交通运输能力,为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和道路运营提供极大的帮助,是道路安全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基于视域目标运动轨迹跟踪技术,可以实现大视域的交通异常事件检测功能,在全动态高清摄像机支持下,在事件发生的一瞬间系统将自动激活进行近距离锁目标定,供管理人员进行二次清晰甄别。产品可实现的异常事件检测类型包括:
  
  车辆停驶:车辆在检测区域内停车,可区分车道紧急停车或撞车、路肩临时停车、停车区停车等并分别赋予不同响应等级;
  
  违法停车:车辆在禁止停车的区域滞留,停车时间、停车区域可编辑设定,可与其他关联系统实现报警联动;
  
  车辆逆行:车辆在检测区域内逆行或倒车,确认时间、行驶距离阀值可调;
  
  行人穿越:检测行人穿越主路、车道滞留等危险行为,有效跟踪范围100-150米;
  
  车辆抛洒物:车道内出现货物遗洒、车辆或交通设施碎片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事件,判断时间、大小阀值可调;
  
  火焰烟雾检测:对画面中异常出现的火焰和烟雾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警情并快速处理。
  
  4、城市道路违法抓拍技术
  
  应用在城市拥挤的道路,方便交警执法。城市交通中的违章停车、逆行、压黄线现象一直是城市中的顽疾,对道路的畅通以及行人安全均存在严重影响,如何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及时准确的进行取证查处,是道路监控的关键问题。而现有监控系统的监控能力和监控有效性还基本停留在人工操作监控,在发现有违章停车情况时,执法人员手动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拉近、拍摄车辆的车牌号码及交通标志等,完成后需手动恢复摄像机预置位,过程复杂繁琐,人工成本高;随着道路管理的需要,违章停车监控点越来越多,监控执法人员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工作的;准确度依赖于人员自身的责任心、工作状态、身体精力状态等认为因素,也不可想象能有如此多的人力与之相配套。
  
  目前机动车违停、逆行、压黄线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大的问题,每年因违章停车、逆行等造成的拥堵、汽车追尾数以千万计。而且也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城市形象、民生问题。全自动违停抓拍系统采用先进的视频处理、独特图像分析技术,自动发现车辆违章禁停、逆行、压黄线等违法行为,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球机或高清枪机完成违章行为检测、抓拍、录像的全过程,对道路交通进行全天候、的有效监控。
  
  5、PGIS技术
  
  公安实战中*的子系统,大多实战业务都围绕PGIS平台展开。PGIS平台是以公安信息网络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于公安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的可视化为目标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地理信息技术与公安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拉动公安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实现部、省、市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
  
  6、城市诱导技术
  
  方便市民出行,协助公安发布城市诱导信息。城市道路交通诱导系统设计技术是在现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设动态交通信息诱导和静态停车诱导系统,为广大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停车引导服务,以方便出行者选择优行车路径,减少为寻找停车位而造成的延误,解决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该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停车效率和停车安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反应速度,实现车、路动态平衡协同运作,使道路能够发挥大效能、均衡交通流,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终达到交通有序运转,对打造“车路协同”特征的新一代的智能交通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城市”发挥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7、交通管控平台技术
  
  公安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交通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公安实战核心的部分。交通指挥中心管控平台是为交通指挥系统服务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决策与统一调度指挥。通过对采集到的交通数据分析、加工处理,来实施交通控制、管理、决策和指挥。该系统是集合了高科技前端采集技术与后端智能化分析决策软件的整合系统,具有极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从点到线、从点到面地进行区域联网,从而终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安全防护系统。
  
  交通指挥中心管控平台以实战需求为重点,依托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并协调组织区域内的各种交通流,保证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负荷处佳状态,及时发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疏导交通;对管区交通状况进行监测,监视,有效组织各种交通流;科学调度警力,紧急救援及路障清理力量;处理紧急事件、事故。有效监测各种违法行为,依法纠正相关违法行为。整合现有智能交通系统资源,重点建立交通视频监控,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信号控制系统、诱导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等。增强基层交警主动发现,快速处置,有效管控,严格、科学执法。系统可以与公安部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也可以建立独立的地理信息系统。
  
  车联网发展趋势
  
  未来的汽车有可能不是电动化的,但会是电子化的;汽车将成为大的电子品,这种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在目前阶段,汽车的电子化发展,在方向有:传统汽车智能化、车联网、电动化、无人驾驶等,而能够落地的只有传统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两个方向。传统汽车智能化,是以汽车厂商为主导的。车联网则比较复杂,能连接汽车的方案,目前只有车机方式(用线束接CAN总线)、OBD方式(CAN总线上开放的标准梯形口);车机方式,有车厂主导的前装、有汽车设备商主导的后装;而OBD方式则是新兴的IT主导的,是IT技术及其理念,在汽车服务方面的应用。在电子化的方向上,以理念而论,可以说,OBD模式是符合趋势的。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所说的挑战车企是否成立?若成立时是否能挑战成功?在车联网的发展上,有冲突、有对立有统一,正是当前的现状,因而说存在“挑战”也是成立的。问题是,挑战的发起者是谁?OBD模式,是做车联网的小公司们,在现实冲突下不断摸索出来的路子,是否成功还难以定论。这类型的小公司,希望既能够接入汽车、也能够接入(移动)互联网,从而提供的汽车服务。(移动)互联网是开放的(大数据在技术上是开源的、云计算在应用上是共享的),互联网的开放催生了这个世界的新形态。OBD是汽车上开放的点,虽然相对于CAN总线它的能力非常弱小,但是也得以让开放理念发展。这是开放对非开放的挑战,更多的人希望这个世界更加开放。
  
  于开放而言,在商业模式上,也应该如此。一个OBD运营平台,它应该具备开放性,满足多方的需求,生成一个生态链。既可以远程诊断、也可以客户关怀;既可以用车方便,也可以个体化保险;运营平台之间既竞争、也合作。那时,汽车上的这个开放接口,还是OBD吗?

上一篇:资金链快速运转为物联网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下一篇:湘西凤凰引资建设智慧旅游项目工程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