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支付领域与水平无限接近
- 来源:移动支付网
- 2013/2/22 11:37:183797
中国电子支付领域与水平无限接近
“国内移动支付活跃度高的地区,实际上占比情况基本和美国是持平了,在这一波浪潮中,中国是和世界共同成长的,在某些方面甚至于世界。”支付宝财务官井贤栋认为,由于信息的加速流动,使得在信息时代的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业与水平无限接近。“在银行卡领域,我们落后欧美20年,在芯片卡时代,我们落后5年,而在电子支付领域,我们的差距仅有1年,甚至更短。”
Square:一场不彻底的自我革命
也许寒冬还远未来到,但不幸的是,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让银行卡提前进入了白垩纪,甚至不得不面对发卡机构的自我革命。2012年,Visa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移动支付品牌“V.me”,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完成支付,而无需输入自己的信用卡信息。
在中国,银行卡主力们也嗅到了危机四伏的味道。2011年,中国银联开始发行带有“QuickPass”及“闪付”标志的,支持NFC近场支付的银行卡,同时开始大规模布局支持近场支付的POS机设备。
然而对于银行卡存量庞大的欧美国家而言,移动支付是一场并不彻底的自我革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就已经开始发行银行卡,至今范围内流通的银行卡总量在100亿张左右,面对庞大的银行卡存量负担,以Square为代表的便携式刷卡器,以GoogleWallet为代表“虚拟卡片”无奈的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没有包袱才能站上浪潮之巅
不过这一切的无奈,对银行卡的“后来者”中国市场而言,都不是问题。1985年,中国才发行了张银行卡,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国零售市场远未对银行卡产生依赖,而现在转向成本更低的移动支付,也并不需要付出过于昂贵的沉没成本。
支付宝全民年度对账单显示,在2012年,无线支付总金额比去年增长546%,使用无线支付的人数也同比增长了223%,手机支付笔数占支付宝总体交易笔数的比例已经达到9.2%。在1111购物节当天就产生了近900万笔手机支付。
“中国没有历史的包袱,第三方支付也不存在庞大的硬件成本(POS机)。”不过,国内对移动支付的模式如何演进却有不同做法,一部分仍在演绎新的机具或芯片的模式,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便携刷卡器、NFC近场支付设备,以期待与传统刷卡方式的顺利对接。不过,在刷卡器商户端使用受限和NFC终端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是否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是重要的考量。
2012年,主打便携式刷卡器的拉卡拉亏损1亿,2013年仍将投入大笔资金到升级设备上,这可能是“轻灵”的移动互联网无法承受的成本之重,也是一般企业烧不起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更轻的“车”,才能驶上更快捷的“超车道”,移动端的快捷付将支付工具和用户体验进行了一次好的绑定,线上线下的互动也延伸出一个很长的支付时间轴。不依赖硬件的解决方案,意味着更低的硬件成本、更广泛的适应人群和更的支付体验。在抓住质变机遇上,没有包袱的后来者往往能站在下一波浪潮的上,在中国,移动支付也许能完成一次对银行卡的“弯道超车”,漂亮的站上浪潮之巅。
关于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