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主导 物联网完善智慧工业建设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2/12/17 13:44:391512
物联网推动工业生产营销模式创新
近来物联网这个概念很火、很热。中国移动确定集团客户的蓝海市场是:M2M和移动电子商务。我们的蓝海与物联网直接相关;特别是M2M,无论是讲机器与机器的通信,还是人与机器的通信,这就物联网所要实现的目标。这其中蕴含巨大的商机,社会的信息化需求和普及度的内在的需求,通信IT运营商的技术应用商业服务满足度和发展的需求。这种供需经历了一定时期的磨合,产业角色清晰,价值链条形成,已经到了规模突破,大发展的时期了。
在经济化的背景下,“技术化,标准化,标准化”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控制标准的制定来抢占发展的制高点,跨国公司则通过技术演变成事实标准,来保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获得高额、稳定的收益。在RFID市场同样如此,我国应该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战略,加快制定我国的RFID标准。RFID标准中包含着大量的关键技术,因此独立自主地制定中国RFID标准,实现我国RFID产业与应用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拉动内需、促发展、改善民生、惠及百姓构建和谐社会务实作出贡献,这是我国信息业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曾因缺失核心技术和国家标准,造成产业发展的被动与大量财富的流失,太多的教训是刻骨铭心的。
传统企业在不断的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政府希望物联网发展是能够让应用示范和标准制定同步进行和完善的,专家说,两三年之后,政府前期将更多的投入资金推动很多地方和企业的应用示范项目,希望这些应用示范不是成为杂散的东西,而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就需要国家在应用领域和标准尽快做出相应的导向,这也是目前国家在应用示范和标准层面相关总的思考。
既然有这种愿景与发展势头,为何还要吸纳诸多国外研发企业集群在无锡?ISO/IECJTC1标准中国技术专家沈杰说,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在企业客户所在的地方进行研发,靠近客户这种方式可获取行业市场情报,对企业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借助政府的明确支持,以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为路径,无锡作为全中国重要的研发地区,切实加大了国外企业的资本投入。资产注入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实现了外延式增长,实现强劲的经济增长,故此,EMC、西门子、松下、唐纳森等公司都将无锡作为开展针对性研发服务的核心地位。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12月6日,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围绕“智慧·工业·设计”主题,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发展”之后鲜明地提出了智慧工业这个热点话题。与会专家认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产品设备监控管理、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
运营商是物联网产业的主导者
我国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正在着手制定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以确保物联网发展体制的有效性。环境保护压力、节能减排要求、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都对下一步推进物联网的发展有利。中国企业正在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持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对物联网的需求逐步呈现,企业对信息化方面的认知提高,经济支付能力也将增强。但是,国家今年在通信信息领域改革力度大,步伐较快,对通信市场可能造成一定冲击,过度分散运营商精力。同时,产业和行业标准正在建立,是机遇也是挑战。人们对信息化认知较低,支付意愿和能力有限,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也会影响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和相关资源的配备。
总体来看,国内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速度相比国外要快一些。欧美国家虽然重视,但是市场发展主要依赖企业,国家不参与推动,但企业则关注短期利益。我国则是统一调控,统筹力度大,推进要比国外政府推进得快。
政府及产业联盟已经成为推动物联网产业链成熟的主导动力,产业联盟是目前产业链上横向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的共赢商业模式需要各环节有效协同。运营商在产业链上处于主导地位,向上可制约上游设备供应商,向下通过合作提高控制能力。向下的合作还处于初级形态,主要是由运营商发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买卖形式来实现运营商与软硬件集成商的合作。中国移动在这方面走得比较快,已经形成了对系统集成商的分级管理模式,希望提早卡位软硬件集成环节。除运营商外的其他各环节,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角色,通过产品和服务购买的形式向产业链下游渗透。
智慧是信息化的更高阶段
智慧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更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包括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好地发现问题);更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处理);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
物联网理念把IT技术融合到控制系统中,实现“、安全、节能、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产品智能化提供产品附加值;管理精细化促进决策科学化智能化,安全、绿色生产;产业先进化使得制造业和物联网技术融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数据收集分析是起重机械管理的要害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在用特种设备729.15万台,其中起重机械171.74万台,设备总量比2010年增加12.3%。如此巨大的数量给目前监察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尤其是违规使用过程基本无法及时发现,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起重运输机械安全事故多发主要有三个原因: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原因;使用中操作方面因素;起重机的违规使用。在起重运输机械事故中,后两类事故类型占到总事故数的80%以上,但操作与事故的相关度研究亦因数据缺乏难以开展。
从这个角度看,起重运输机械运行参数收集、分析开展很少,提高其设计、制造水平缺乏数据支持,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显著需求。国家起重运输机械公共安全应急预警信息管理平台是我们承担的工信部重点指导推进的首批100项“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项目之一“在役起重机械远程安全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的。该平台将设备端安全监控管理系统采集的起重载荷谱、各机构位置、电机工作状态、环境条件等主要参数检测信号通过M2M、3G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集中到起重运输机械公共安全应急预警平台,建立起重运输机械运行数据库、事故及事故征兆数据库,实现对在役起重运输机械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使整机安全性能达到新高度。下一步,应用将以在役起重运输机械、客运索道、立体仓库为试点,具备兼容电梯、压力容器、游乐设施等其他机电及压力容器类特种设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