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上海射频识别产业是否需要政府支持?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2/8/30 14:37:401762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自物联网发展2010年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中国RFID及物联网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均成为物联网投资的重要地区。2010年世博会前夕,上海正式推出《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RFID产业开始迅猛发展。我们通过企业发展探讨上海RFID(射频识别)技术。
  
  今年6月19日,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电子收费与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华虹计通公开发行2000万股在创业板上市。这是上海个登陆创业板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也是上海RFID产业的重大突破。不但标志着上海RFID产业进一步成长,亦显示上海RFID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华虹计通的尝试
  
  作为长期专注于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和城市通卡自动收费系统业务的国资背景公司,华虹计通在国内轨道交通AFC系统市场长期保持了近20%的市场份额,是目前长江三角地区主要的系统及设备供应商之一。
  
  2010年前后,华虹计通开始涉足RFID物品识别与物流管理领域。
  
  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与传统标签相比,具有能适应复杂环境、较远距离识别、多标签识别、标签信息可更新等突出优点。RFID技术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特点为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干预。RFID技术以其标签小型化、应用领域多元化、产品可重复使用、可携带数据量大、标签ID、穿透性好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并作为一种数据采集技术,在物联网发展的大态势下,逐渐呈现有规模、有体系的全面发展。
  
  正略钧策咨询合伙人吕谋笃告诉《上海国资》,RFID技术堪称物联网的基础,是物联网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的技术,相当于互联网中的电脑。未来RFID的应用是普适性的,现在还只是初级阶段,主要应用于容易产生价值、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比如物流、运输、农业等领域。据介绍,RFID技术从1940年发展至今,已在物流、快递、一卡通等行业站稳脚步。其在交通、工业、流通、资产管理等各领域的应用进程也正在不断深化,替代二维码等传统标签的趋势持续加强。
  
  而华虹计通正是在RFID仓储、RFID物流配送、RFID票证等项目,已有成功的试点案例。
  
  2010年,华虹计通被选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RFID门票管理系统的系统集成商及主要设备供应商,出色完成了世博会包括制票、检票等系统及售检票终端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及运营维护工作。此外,还实施了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票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华虹计通自主研发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票证管理系统可实现货物流通环节的数据实时监控、货物追踪、物品信息自动采集,以及重大活动的人员信息采集、快速识别等功能,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华虹计通相关人士告诉《上海国资》,华虹计通已先后实施了上海世博会门票系统项目、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票务系统、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服装管理系统项目和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烟叶烟箱生产线改造项目、上海户外广告监查管理系统项目。
  
  上海布局
  
  物联网体系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智能应用层三个层面。感知层在物联网体系中处于信息采集的前端,对物联网的实现起着基础性作用;感知层中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当时一项调查显示:上海的RFID产业链已较为健全,在其具有技术优势。2009年,上海RFID产业年销售规模达到20.9亿元,约占全国RFID产业年销售规模的19%。其中标签销售占57%,读写器销售占30%,软件和中间件销售占12%。与全国相比,上海RFID产业的销售额有一半以上是通过标签产品获得的,超过95%以上的国产RFID电子标签芯片是由集聚上海的集成电路工厂制造加工。
  
  到2011年,上海RFID产业已占据全国1/3市场。据第六届中国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目前上海RFID产业规模已位居国内,2011年销售收入达52.4亿元,占全国1/3,预计到2015年销售规模将突破258亿元。
  
  政府推动?
  
  吕谋笃认为,先进性的技术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物联网技术更是如此。“面对大资源的投入,任何一个企业都没有能力单独构建,而需要社会和行业协同去做。”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推动某种程度上会加速RFID在各行业的应用,造成培育RFID行业的良好市场环境。近两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无锡、杭州、成都等城市都各自做了积极探索,优先在社会效益显著、外部效应明显、具有技术扩散效果的领域建设物联网应用工程,示范作用较为明显。
  
  以无锡为例。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无锡设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由此确立了争锋物联网前沿技术,争抢制高点的发展战略。目前无锡的物联网企业已经增至608家,从业人员突破10万。包括传感制造、共性平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等各门类的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区域配套能力全面提升。
  
  尽管政府物联网应用已成为改造提升地方产业,促进经济循环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应用需求层次仍然较低,有效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各环节厂商相互依存度高,难以激起更大的参与和投入热情。”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郭鹏表示。
  
  据其总结分析,目前政府物联网应用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一些地方发展物联网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产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
  
  二是引进物联网技术缺乏吸收融合。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改变地方产业业态,不管是管理方式还是经营理念都会发生变化。但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引进物联网技术主要存在着重“硬”偏“软”、重“引进”轻“吸收”的状况。如在系统建设方面,注重“硬件”的外延式扩张,而忽视了“软件”建设,如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人才素质培养、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方面存在“短板”。此外,“实施物联网工程缺乏资金引导,运营物联网项目缺乏模式创新。”
  
  在吕谋笃看来,目前国内RFID产业发展好的地区是深圳,而非政府推动力度大的地区。他认为,大多数RFID应用,差错率较高,方案不太成熟。“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信息失真,与准确性初衷大相径庭,使得RFID产业并未显示真正的价值。“目前的情况是,参观性多了一些,人为干预多了一些。”
  
  “在技术应用上,国内RFID企业大多引进国外技术,并没有太多的。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加工类产品,在标准制订、高频类技术突破方面,创新力较弱。”吕谋笃表示。

上一篇:金融IC卡国产化在即 或仿制二代*发展

下一篇:美移动支付三驾马车* 线下成关键战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