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建设监控品牌如何破尴尬局面
-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编辑部
- 2012/8/29 9:01:032406
平安城市建设是在金融行业的安防大规模应用后,第二个中国安防业的巨大推动器,从刚开始的311工程示范、到平安城市的二三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到现在的平安农村、智慧城市的规划落实,无不体现着它的蓬勃的生命力。
讨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这个话题无论从产品和技术来说,都是一个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课题。由于篇幅和个人能力的关系,在这里笔者只是作为一个从事监控产品多年工作人员的视角,在平安城市的“眼睛”—视频监控的前端设备这一小块的范畴,跟大家谈一谈为何在平安城市这么好的市场发展态势的状况下,为什么的摄像机厂家会发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观点。
一、品牌在平安城市的尴尬状况
视频监控品牌在中国安防行业中,主要市场在前端摄像机,尤其在金融、机场交通、司法、智能建筑等板块都保持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在视频成像的专业性和产品的可靠性等方面有着不错的客户口碑,从IMS调研报告看出,三星、松下、索尼、霍尼韦尔四个*占了整个前端摄像机市场的30%以上的业绩。
但在平安城市前端摄像机占用率却远没有上面数据这么风光,从个人笔者了解状况来看,其市场占用率不会超过15%。完全可以用“尴尬”两字来形容。个人认为形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过于考虑“量”而没有很好的兼顾“质”
平安城市建设近几年来颇受地方政府重视,成为政府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无论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来看,都存在类似问题,就是政府投入有限,建设规模却庞大,很难像一些应用行业那样做到“量”与“质”兼顾。私下里也能经常听到公安终端用户或者电信等运营商发出“我们想用好的产品,想用的产品,但是建设数量要保证,经费就不允许了”的哀叹声。这也造成了一些平安城市建了不好用,不好用又重建的怪圈,在讲“量”的同时没有很好的考虑“质”,终浪费了资源,也让一些“质”不错的国内品牌失去了机会。
BOT、BT等运营模式,造成一定的行业垄断
*平安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的资金非常庞大,建设和维护也比较复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各种商务模式包括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BLT(建设-租赁-转让)、BOOT(建设-经营-拥有-转让)等运作模式在平安城市项目中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
然后,这些模式的运作方不是大型运营商就是大型集成商,他们通过圈地,低价竞标,对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无疑起到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不加强规范和管理,承建方在圈地低价中标后,肯定会形成一定垄断,多以选择自有品牌产品或价格方面有优势产品作为前端摄像机选型的重要依据。这个现状从很多运营商的选型招标中,价格分数的比率越来越重足以说明,这也使得很多技术评分不错但价格稍贵的很难过关。
品牌的一些先天不足影响其发展
当然,产品模式比较单一,性价比优势不足等等问题也是品牌无法应对平安城市需求的硬伤。比如明知平安城市对价格要求高,可各个似乎放不下“高(市场定位高)贵(销售价格贵)”的身份,为之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低端产品,其次,产品模式单一、没有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兼容服务等的不足,也成为了品牌摄像机无法很好服务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的平安城市先天不足的问题。网络化、集成化的今天,前端摄像机的选型应用必须以服务于管理平台和应用为依据,而这一块似乎很多品牌都没有准备好。
对于大多来说,一边是金额庞大增速迅速的市场,一边是诸多不利因素,退有所不甘,进又怕出现投入大产出少的结果,才会有笔者今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叹(仅个人观点)。如何改变,如何应对平安城市的需求与发展?“品牌”们应有所思,有所行才是。
二、如何打破“鸡肋”感
平安城市这样一个大市场,如何破除障碍,让平安城市监控“有(have)”到“会用能用(use)”、由能“看的到”到“看的清”“看的懂”的这个方向发展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科学规划,讲“量”也讲“质”
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虽然在建设数量和投入上总会存在矛盾,但并不意味着,只有顾“量”就顾不了“质”这条路可走。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投入状况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分风险区域有针对性的实施,可能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式。比如针对差异化的使用环境考量对前端摄像机的选择要求(可借鉴金融行业),风险等级高的,应用场所复杂的环境优先考虑质量可靠、性能先进的品牌,大部分二类或一般风险登记区域选择价位更有优势的产品。实行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尽量节省建设成本的同时,也考虑到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给品牌的参与提供机会。
规范法规配套,合理利用资源
上文提到,中国的平安城市建设BT、BOT模式越来越多,这对于地方政府合理利用资源快速打造平安和谐城市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在规范配套方面加强对此模式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给公安等终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可用好用的系统。此外,应该加大公安等使用方的话语权,让他们可以向承建方(运营商、集成商)提出使用的要求,打造他们想用的平安城市。笔者所在公司也参与了一些平安城市建设,有一些项目就是因为得到公安用户的认可,通过公安用户向运营商争取而来。
对应国情,拓展产品与服务
针对平安城市对于产品性价比更高的要求,品牌想要改变目前的尴尬状况,自身的改变是必须的,应该跟进市场要求,推出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比如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推出一些经济型的平安城市专用型号、利用技术优势推出一些红外应用的高清低照摄像机、卡口监控的专用摄像机等等;在网络化监控应用上加强产品的兼容性、开放性和适用性等。从而让有条件的用户和承建方真正能“想用”“适用”又用得起产品。
“前”“后”合作,强强联手,打造平安城市
前端监控产品在平安城市项目中的主导力越来越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后端平台商和承建商对于也并不是完全排斥,因为他们在思考节省建设成本的同时,也害怕会带来公安等终用户的不满意,同时还会忧虑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方面潜在的威胁。所以,两者之间应该有合作的空间存在。
因此,前端摄像机品牌多拓展些空间,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共赢,比如从商务条件进行支持,减少流通环节,采用直供降低成本的模式进行销售;比如加强网络产品平台对接方面的服务支持、加大售后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等等。此类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必将为打造“平安城市”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
横向发展,深挖市场
平安城市也好,未来的智慧城市也好,我们不应只是着眼在公安监控资源这一块上,因为它虽然项目很大,但操作难度很大,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品牌的厂商来说在关注此部分的同时,应该横向发展,深挖市场,比如平安城市中的社会资源部分,智能小区、社区、街道自主的平安社区项目、以及以智慧城市为蓝图的数字城管、数字环保、数字医疗等项目,都可以给到好的产品和品牌非常多的市场空间,值得去关注和投入。
结语
以上内容是对于品牌摄像机产品在平安城市的一些状况和想法,定有片面之处,请读者见谅,我们目的不是吹嘘品牌贬低民族产业,而是希望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项目能够朝着一个“好用实用”的方向良性发展,而这种发展就应该有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品牌也好,国内厂家也罢,都应该是在尽量公平的环境中,竞争成长,并终让用户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