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安防制造:从星火初燃到东风燎原
- 来源:千家网 作者:编辑部
- 2012/8/23 11:39:321586
安防产品在我国的应用,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故宫博物馆防盗报警系统,随后同类场所亦开始陆续引入此系统,但当时的国人普遍没有安防这一概念,不仅缺少本土生产厂家,更没有相应法规条例的规范。故此初级产品虽已开始进行应用,但还无所谓安防行业,更没有安防制造业一说。
进入70年代,与安防紧密相关的技术飞跃发展,如CCD传感器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借改革开放大潮之力,各行各业如万马脱缰飞速发展,国内诸如银行、政府部门、军队等高等级安全要求防范场所对安防产品的需求开始激增。内在需求与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代表的安防产品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虽然此阶段的安防产品与应用场合都很,但行业标准及规范仍是空缺,且主要通过代理的方式由国外引进销售。值得欣喜的是,行业因为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终于有了生发的土壤。
如“星火”初燃
1979年,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安全技术防范”的概念,标志着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的开始,也成为安防行业公认的诞生标志。随后,政策规范的屡屡出击驱动了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80年代后期,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安防技术标准。在1987年12月,经国家标准局批准,成立了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委员会(SAC/TC100),并于1992年底,完成11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
从这些具体概念与标准的逐步确定与细化的过程中,可看出我国安防制造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与由弱到强的可能。期间北京天安门电视监控工程与北京亚运会等大型项目的启动,更为安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方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冯程笑称此时期为“拿来主义”并进一步说明道:“此阶段国外安防产品进入我国应用场所,市场利润大,但基本没有能自主生产的本土企业。令人欣喜的是,在高昂利润与市场需求的催生下,产业由代理商推动而主动进入到萌发状态。”
1996年的全国首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00多家厂商的参展,标志了中国安防市场的形成。此时的安防企业多为国有科研单位、军工企业、外资、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少数民营企业,代表企业有公安部一所及下属企业,国营亚光电共总厂等,同时民营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作为耗时长与发展为缓慢的时期,此阶段还可以9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1995年之前:受国内需求的刺激,开始大量经由香港进口国外、军工级产品。此后逐渐发展为简单贴牌,引进原件组装等初级“生产”形式。并在末期吸引一批身怀技术的有志者,于是开始出现低端自主产品,亦即安防制造业发展大环境开始形成;
·1995至1999年:我国制造企业初步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深圳、厦门、广州、珠海、杭州、上海等少数城市。但依然由国外品牌和代理经销商主导市场,本土生产制造商的规模小,影响力十分有限,并依然以模仿为主。
“东风”助“燎原”
伴随着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浪潮,工业企业在迈向自动化机械化的同时,酝酿出更大的安防市场。与此同时,公安部加重了技防立法、安防产品管理以及课题研究、试点与实施等相关工作的实施力度。并于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公安技防工作会议”上总结了十多年来的技防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安防行业的规范化。
2002年,入侵报警探测器正式列入3c目录,开始了首类安防产品认证,标志着安防产品管理逐步从政府行政审批向认证制度过渡。随着芯片技术、视频压缩标准、硬盘存储容量等基础技术及标准的成熟,基于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硬盘录像机开始出现,电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始融合,令安防监控行业有了革命性发展。
在这个时期,安防制造业进入稳步多样化发展阶段,更多社会资本开始介入市场并活跃了市场气氛。一些代理商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以及多年积累、学习到的经验,开始自己建厂制造,成功转型为生产制造商。同时我国企业普遍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有实力的厂商开始加重对技术产品研发的投入,一部分实力企业亦进行代工生产。
“我国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也开始出现自主品牌,厂商开始重视广告效应,并在增加广告投入之余相应的更为注重营销策略,旨在创建有号召力的自主品牌。”浙江红苹果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利军概括道,“但是大多还是从对国外产品的模仿开始,有些企业甚至会通过种种手段在品牌上冒充国外厂家。这阶段国内消费者对安防行业还很陌生,无法识别产品的好坏,也无法从品牌名称上分辨具体产品是否为国产。”
不同于阶段是因利润的存在而主动形成产业,此阶段则主要因市场的巨大需求而被动前行,并在这种被动成长中逐渐形成规范化的行业。同时,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利用自己的相关技术优势进入安防领域,诞生了一批技术、研发型企业。这一时期(2001年左右)涌现出来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深圳、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初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