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识别技术:利用眼球的运动轨迹
- 来源:财经周刊
- 2010/12/3 10:13:3934299
在许多动作电影里,我们都看到过欺骗身份认证系统的场景。那些男女主角们只需要使用简单伪造的指纹或者印上虹膜图案的隐形眼镜就能侵入防范严密的保险库,让观众的心情随之激动无比,而让这些安全系统的设计者郁闷不已。
实际上,指纹或者虹膜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比电影中要高出许多,但是它们往往昂贵复杂,并不适合人们日常使用。近,以色列一家公司展示了一种成本低而安全性高的身份认证系统,也许会成为我们个人安全的好帮手。
这家名为“ID-U生物识别”的公司开发的新技术所需要的硬件只是显示器和摄像头,家用级别的产品就足以胜任。它通过一种独辟蹊径的方式来验证身份:通过比照人们观看移动图片时眼球的运动模式,来断定人们是不是之前所录入的那个人。目前看来,这种生物识别方式的安全性和准确度都不错。
一般来说,生物识别的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诸如指纹、视网膜、虹膜、脸部识别以及皮下静脉这些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另一类是基于语音、笔迹等行为特征的识别方式。
前一类依赖于的外观构造,把个人*的生物特征经过图像处理和运算之后,抽取出长度不等的特征码并且存放在数据库中,而在验证的时候则进行同样的运算,并将获得的新特征码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本质上来说,这种认证方式和密码认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而行为特征模式则不大一样。语音认证不关注具体的词句,而更着重于说出这些词句的方式;当人们在一块触摸板上签名的时候,认证系统也不仅仅对比签名的图形,而更看重书写笔画的力度和走向。这些方式比图形和声纹本身蕴含了更多的行为特征,而这些行为特征一旦形成,就几乎不会改变。这比仅仅模仿一个签名困难得多,也不容易被冒充。
然而,这些传统的行为特征识别方式依然有不足之处。早期的声音识别容易被预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欺骗,于是人们开发出了需要读取随机字词的系统,但是它又会增加误判的概率;而人们签名的特征很难长期保持稳定,往往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够获得较高的辨识率。
在这些方面,ID-U生物识别公司的眼动追踪识别新技术则具备了相当的优势。
实际上,我们眼睛的运动方式,与我们的自我感觉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看的过程中,我们的眼睛就会迅速从一处跳动到另一处,而并非如我们想象般平滑移动。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觉得眩晕,只是因为大脑的活动将眼睛获得的多幅图像自动处理成了连续平滑的视野,掩盖了眼球真实的运动过程。而这种眼球运动的方式,就像声音、笔迹、步态,或者敲击键盘的节奏和力度一样,一经形成,就拥有了个人化的独特印记。
今年9月,在加州坦帕召开的安全研讨及技术展览会上,这套系统的发明人、ID-U生物识别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执行官DaphnaPalti-Wasserman博士做了主题演讲。她说:“眼球运动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结合,它本身就蕴含了大量信息。这些运动模式并不受使用者自己的控制,也就很难模仿。”
只需要安装一个额外的小软件,家用电脑和摄像头就可以成为个人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这套软件将会在屏幕上显示一张运动的图片,而摄像头将会以每秒钟30张的速度拍摄面部照片,再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来跟踪瞳孔的运动轨迹,并且将它与已知的瞳孔运动模式对比,以验证使用者的身份。
这套身份验证系统的核心是眼动追踪,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在过去的20年间飞速发展的技术。从19世纪下半叶,人们就尝试追踪眼球的运动,使用过的方法甚至包括将连接着杠杆的金属薄片直接覆盖在人的眼球上。到了今天,眼动追踪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从测谎到用户体验分析等诸多领域,所使用的工具也早就换成了不易被察觉的摄像机和分析软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直接使用眼睛来控制的鼠标产品,而瘫痪在床的病人也已经可以只通过眼睛来玩复杂的计算机游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身份验证方式才可能成功。Palti-Wasserman博士专注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她在2004年创建了ID-U,并且从2006年开始获得了以色列政府的资助。现在,这家公司正在开发iPhone上的眼动追踪身份识别系统,希望能够进入更广泛的个人信息安全市场—一个在未来五年内可能会超过90亿美元规模的新市场。
然而,这种技术是否能够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2009年9月,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通过监测计算机使用者打字模式的改变,将能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这也就意味着病症或受伤等状况可能会导致人们日常行为模式的变化。
所以,也许这种识别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那些已经伴随了我们许久的密码验证方式,但是它少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辅助—毕竟,在成本和安全性之间所取得的平衡,是这种技术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