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到2027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0个,形成10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
- 来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2024/11/12 9:07:375776
【智慧城市网 政策法规】近日,河北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迎来重大进展,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教育厅等十三个省直单位联合发布了《河北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立冀贯通”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了河北省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0个,服务企业突破3000家,标识累计注册量突破4.5亿个,标识累计解析量突破14亿次。标识服务将覆盖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覆盖率达到50%,园区、产业集群实现全覆盖,并形成10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为河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重点任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八大任务,包括标识贯通产业链供应链、标识赋能行业融合创新、标识助力数字“三品”战略、标识赋能建设“健康河北”、标识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标识助力安全生产、标识推进城市精细治理、标识促进园区数字化升级。这些任务旨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推动河北省工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此外,《实施方案》还强调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包括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布局、构建标识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标识解析服务能力、提升数据要素互通水平、强化标识解析安全管理、全面优化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这些措施将为河北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安全保障。
河北省的这一举措,不仅响应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要求,而且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河北省将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原文如下
河北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立冀贯通”实施方案(2024-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十二个部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信部联信管〔2023〕271号)要求,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我省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创新发展和规模应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7年,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0个,服务企业突破3000家,标识累计注册量突破4.5亿个,标识累计解析量突破14亿次,标识服务覆盖生产制造、消费品工业、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等领域,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覆盖率达到50%,园区、产业集群实现全覆盖,形成100个以上深度应用场景,标识解析体系成为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标识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标识+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创新模式,推动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服务、回收等各环节标识化,带动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广泛接入,实现全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现有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适配,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管理智能化。
(二)标识赋能行业融合创新。聚焦行业标识“贯通”痛点、难点和共性技术应用,在装备、电子信息、轻纺等行业以研发设计工艺一体化、制造智能化、产业链协同化等为重点,在钢铁、石化、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以工艺优化、质量检测、过程管控、安全生产、绿色低碳、质量追溯等为重点,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创新发展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10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行业标识“贯通”优秀典型应用场景。
(三)标识助力数字“三品”战略。积极引导河北省优势产业在更多品类中使用标识解析形成品牌效应,结合“冀优千品”“河北省老年用品产品展播”等促进地方品牌发展举措,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打造消费品质量追溯、数字化营销等应用模式,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
(四)标识赋能建设“健康河北”。依托标识解析体系助力医疗行业信息互联,支持二级节点参与医疗行业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与UDI(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相互映射,探索拓展工业互联网标识与UDI在卫生、医疗、监管等领域的衔接应用,推动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对接、互通。通过主动标识智能终端实现重点医疗设备动态数据采集及应用,推进医用产品的原料、生产、物流仓储、耗材采购等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和可信认证工作,实现医疗领域数据资源的高效统一管理。
(五)标识支撑绿色低碳发展。依托标识解析建立健全企业、行业、园区等碳排放数据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与碳交易体系,打造并推广“标识+绿色低碳”新场景。将基于标识解析技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利用、节能降碳、产业低碳协同等领域的项目,纳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库进行培育,积极推荐创新能力强、应用效果好的项目参评国家试点示范。
(六)标识助力安全生产。探索地理实体空间身份编码、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与标识解析的融合应用,推进采矿、钢铁、化工、冶金、港口等关键领域企业高风险、高价值设备接入标识解析体系,提升企业关键设施设备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和安全生产信息互联共享能力。
(七)标识推进城市精细治理。推进标识解析体系与城市“一网统管”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全景展示、全域感知、智能调度的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依托标识解析标准技术提高相关设备资产管理和运行数据自动采集能力,提升用水、用气、用热等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推进建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加快社区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八)标识促进园区数字化升级。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引导园区、产业集群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园区。支持园区、集群基于标识解析体系开展“产业大脑”建设,推进“标识+园区”“标识+集群”融合创新模式。探索利用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加快生产要素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网络化协同,构建产业集群数字化新生态。
三、能力提升
(一)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布局。引导工业、交通、住建、医疗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或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重点行业、园区、产业集群标识解析服务全覆盖,推动标识解析在数字医疗、绿色低碳、安全生产、物流运输、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和园区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融合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在供应链金融、数据资产运营等场景开展应用。
(二)构建标识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联合高校及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鼓励全省二级节点相关单位、行业龙头企业等牵头或参与标识应用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并积极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快建设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三)增强标识解析服务能力。支持二级节点单位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适配,打造设备类、软件类、系统类“中间件”,实现异构、异主、异地工业设备、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对接和互操作。充分发挥区块链支撑标识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的作用,鼓励依托“星火·链网”开展数字原生资产、可信存证、智能安全金融、碳数据等公共服务,促进全省范围产业链数据安全可信互联互通。
(四)提升数据要素互通水平。鼓励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单位开展工业数据追溯、数据流通、数据存证等服务,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识解析标准和工业数据认证机制,搭建标识数据可信共享资源池,培育一批行业级标识数据模型、高质量工业数据集等数据服务工具和产品。加快推进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开展标识数据应用成熟度评估评价,推动全省数据要素有效供给和规范流通。
(五)强化标识解析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合法合规监管检查。压实标识服务机构主体责任,推动标识解析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按照配套安全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标识解析系统设计、上线、运行等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技术检测。完善标识数据治理框架,探索建立基于标识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体系。鼓励省内各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企业接入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
(六)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标识解析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标识解析、“星火·链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应用的支持力度。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加大标识解析体系人才培养。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举办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主题论坛、成果展览、生态大会等活动,学习交流典型经验。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对标识解析技术、典型案例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