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数字之城”杭州探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杭州经信
2024/9/26 8:38:223125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制造业是杭州的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数字经济则赋予这座城市无限的创新活力,为杭州制造注入数字化的基因。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并联推动、迭代发展,走出了一条从“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到“未来工厂”的智能制造之路。
 
  2023年,杭州入围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通过企业、行业、区域“点线面”协同,狠抓“强基础、抓创新、促升级”,充分调动了数字化改造供需两侧积极性。
 
  构建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工作机制
 
  杭州市高规格成立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专班,高效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全面推进试点工作。市政府制定《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三大目标任务、七项重点工作、五阶段工作安排和五项保障措施。杭州经信、财政两部门联合制定《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了从项目组织到资金兑付等10个项目管理流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杭州通过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和自下而上的迭代优化,培育“数字化改造标杆中小企业”和“优质数字工程服务商企业”,夯实企业精益生产基础、数字技术工程师能力基础。循序分批打造一批“现场可看、绩效可信、样本可学”的标杆案例。按照“试点企业—样本打造—复制推广”的路径,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推动全行业“裂变式”推广。
 
  组建试点工作队伍,提升创新服务
 
  杭州成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遴选试点企业和服务商、评选示范试点和项目验收等做好审核把关。为更好发挥专家智库支撑作用,遴选出65名专家,建立试点专项服务专家库。进行城市试点服务商遴选名,海康威视、浙移集成、华为云、阿里云、明度智云、中控技术、杭自院、新华三等8家企业入围试点总包商,44家企业列为试点服务商,90家企业列为试点培育服务商。
 
  推进“平台+”。线上线下协同,为供需双方打造全天候、场景化、精优选的信息交互和标杆案例展示平台。线上打造数字工程服务商能力发布平台,线下依托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成立了杭州市数字工程服务商联盟,进一步扩大了服务商队伍。“工业软件超市”的开设,方便了服务商和试点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接需求,为企业匹配合适的服务商输出服务方案。
 
  推进“特派员+”。开展“数改特派员”试点工作,供(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需(试点企业)两侧双向选择、精准匹配,“一企一策”打造一批转型成效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典型标杆,引导同行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激发更多数字化转型需求。
 
  下一步,杭州将持续推动供需两端发力,解决企业转型难题。在需求侧,探索“链主”企业赋能,发挥行业领军企业优势,搭建资源能力共享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由“卖产品”向“卖能力”转型,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探索订单赋能,充分利用消费互联网平台、直播电商在设计、营销等环节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订单,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供给侧,鼓励杭州众多软件企业、服务商推出一批适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解决方案。大力推广浙移集成、杭自院“数据底座统一、应用场景丰富、服务生态开放”的联合模式,构建开放的生态合作伙伴体系,努力提高供给能力。
 
  完善转型服务体系,强化支撑保障
 
  杭州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本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为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周期长、投入大等痛点难点,市经信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市融资担保集团引导在杭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创新设计“数e担保贷”“试点贷”等专项金融产品。目前已有15家在杭金融机构推出近百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产品。同时,为帮助企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杭州广泛征集试点行业中小企业数改需求,组织服务商开发针对性产品,编制《数字工程服务商产品手册》和《城市试点政策指导手册》等,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
 
  未来,杭州将持续贯彻“大小融合、软硬融合、数实融合、内外融合”的工作理念,用好在算力、数据和大模型领域的资源禀赋,高水平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数改亮点。
 
  加快推进“链式改造”
 
  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生态圈和三个十点行业,充分发挥海康威视、新华三等龙头企业的领跑优势,对产业链中小企业实施推进“1+N”链式数字化改造,推动集群式改革。
 
  加快推进“组织型制造”
 
  加强与数字服务商对接,在定制服务、头部工厂培育、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进一步谋深谋实。鼓励有发展后劲的消费品、工业品头部企业在杭落地组织型制造平台。
 
  加快梳理培育一批工业大模型
 
  重点围绕杭州大模型生态,推动“软硬结合”,培育一批通用大模型;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加强供需对接,选树一批行业大模型;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制造业重点场景,培育一批场景大模型。

上一篇:工信部拟印发车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

下一篇: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激光通信地面站建成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