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苏州科达蒋松涛:AI并不能解决所有交通问题

来源:赛文交通网
2018/12/17 9:54:0544219
  【中国安防展览网 品牌专栏】五年前的冬天,在上海的一间写字楼里,蒋松涛合上电脑,完成一天的工作。第二天,他将有一张全新的名片,苏州科达交通事业部研发负责人。
 
  2014年初,苏州科达收购上海泓鎏,这家在交通监控行业走了多年的企业,终将交通视频监控的技术底蕴与苏州科达的营销渠道结合,去博未来更多的可能。
 
  五年后,交通监控并不再只是简单的视频抓拍,当AI+安防当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蜂拥而至,各家厂商都齐刷刷的跟进头部几家战略,市场“求同”越来越多,所有的摄像头都是免维护、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功能。
 
  这时,市场的“求异”会显得尤为珍贵。
 
  苏州科达作为安防行业的头部企业,交通业务线起步虽短,却一直寻求差异化策略,目前苏州科达拥有全线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可针对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且实现前端200多种硬件产品与后端海燕、猎鹰等平台结合的闭环智能化交通策略。
 
  2018安博会期间,我们穿过各家炫酷的展台,在苏州科达展位一个角落,见到了蒋松涛,与嘈杂的环境相比较,专注于技术研发的他显得格外安静。
 
  真正的用户需求
 
  有人说,安防企业提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大都趋同,不同的是产品命名。虽说解决方案并没百花齐放,但命名是下了功夫。面对眼花缭乱的摄像头,从业者终究要思考,用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从前,业主需要一张清晰的照片用来执法。而现在更多大数据的应用,需要通过快速检索和分辨,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解决套牌、黄标、黑车等违法车辆等问题。
 
  蒋松涛提到,国内的交警很想创新,而核心问题是用户提出创新不一定有厂商愿意帮助他深度定制。
 
  这一点,国内和国外在需求上很相似。
 
  “比如国外一个开放式公园,管理者提了一些传统需求,解决开放式停车场违停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另外他又提出了新的想法,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太好了,有野猪、猴子等一些野生动物,他要衡量这个生态环境里面这些动物是不是过量,是不是需要控制。” 蒋松涛微笑着说。
 
  这样小众的需求很难在其他地方复制。那么如何平衡投入产出?
 
  这一点上,国内和国外稍有差异:国外通常愿意为定制化服务付费,而国内以前更多的是只认可硬件费用,服务费用很难获得认可。
 
  当然,现在随着AI、大数据的逐渐普及,这些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的价值更多的会通过后端的软件来体现,而且大多是定制化的,国内现在整个环境也开始逐步在转变,服务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被获得认可。
 
  AI的冲击
 
  单从交通监控来看,行业应该有三类企业:
 
  种企业,做智能交通起家,做信号控制、电子警察卡口等交通行业产品,当行业开始跟视频深度结合,就转而去研究视频,然后发现单做视频也不行,还要做AI,就开始做AI。
 
  AI再往上要做大数据、互联网结合,这种是自下而上。
 
  第二种企业,如海康大华,是以做监控为主,下沉到交通行业。
 
  第三种企业,BAT等互联网企业,做互联网出身,也需要下沉到交通行业。
 
  不同企业基因不同。
 
  类交通出身的企业,出发点很单纯,无论做相机、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本质上为了解决交通问题。
 
  而监控出身的企业,会把很多比较炫的技术放进去,但技术是不是实用,其实是要打个问号的。互联网企业更多在说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无疑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但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落地。
 
  泓鎏是典型的类企业,科达本身属于第二类企业,科达与泓鎏的结合使得科达同时具备这两类企业的基因,既有深厚的交通积淀,又有可下沉到交通行业的监控技术。
 
  现在行业过度宣传AI、视频结构化、大数据,但忽略了客户的核心需求:一辆车开过来,能否把人和车都拍清楚?
 
  此外,真正做相机业务的时候,你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AI,有大量的基础业务,AI帮不上忙。AI只是做卷积神经网络有优势,很多算法并不都是需要卷积神经网络,比如相机的基本功能,括图像ISP、曝光控制和很多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AI也帮不了忙。
 
  “现在的智能交通,要么是为了治安,要么是为了花钱,我们做交通的初衷不是这些,交通的初衷是解决交通问题。人工智能给予一个人、一辆车太多的关注,这个从解决交通本质上讲真的有意义吗?我们是否应该将主要精力回归于交通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
 
  技术之于细节
 
  1、差异化定位——平台
 
  科达定位是差异化。
 
  视频相机的运算核心是平台,在这个方面,科达一直是差异化策略。
 
  与友商相比,科达采用的平台方案在业务流程的支撑上更占优势,因此科达做定制项目的平台也会更有优势。
 
  目前行业内几家巨头都在全力打造下一代的边缘智能计算平台,就目前的状态,技术选择趋同的可能性很大,科达也在紧跟行业技术趋势,但在这过程中,一定会基于差异化考虑,在运算性能、业务应用上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
 
  2、驾驶人像抓拍难的不是晚上,是白天
 
  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宣传“星光级”相机,也就是在夜晚相机抓拍车牌或者人脸黑夜抓拍清晰度。
 
  比如科达在三年多前就推出的“微光”电警,就很好的解决了在无光污染前提下拍清夜间车牌的问题,到了今年,海康也推出了“黑光”摄像机,来解决夜间光污染问题。
 
  但仅仅解决夜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蒋松涛介绍说,实际上,驾驶人像抓拍难的并不是夜晚,而是有太阳的白天。
 
  因为白天有太阳光的问题,而夜晚没有这个问题。白天看不到驾驶室里面的人,驾驶室玻璃会返光。环境光10万个Lux,驾驶室里面大概只有100多,1000倍的关系,如何把驾驶室内的人脸拍出来?这是技术难点。
 
  对比主要厂家的技术参数,你会发现,科达的灯具焦耳数是低的,然而光效却是高的,说明把能量用在了该用的地方,而不是无端浪费形成光污染。
 
  蒋松涛说,科达很少被投诉光污染,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闪光灯的结构形式。
 
  3、闪光灯结构形式——后置安装
 
  早在2014年,公安部就针对光污染问题出台过GAT1202-2014《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规范》,这个标准的制定给智能交通补光装置应用设立了一个技术门槛。
 
  标准对补光装置的光照度设立了上限与下限,上限是为了防止光污染,不能一味的追求图片效果而影响到驾驶人或扰民。
 
  科达闪光灯采用技术设计,所以我们的LED灯看得非常清晰,而且光效非常高,定向性也非常好。科达做了很多此类光学设计,取得了很多成果,出发点还是交通,而不是纯粹做监控。
 
  后记
 
  蒋松涛一直在强调,无论多么炫的技术,回归到行业,能否解决交通问题?这是根本。
 
  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这位从业十几年的交通老兵,似乎不属于安防企业,他将自己置身行业之外。
 
  在喧嚣热闹的安防领域中,他一直在坚守着一些原则。或许,这就是行业情怀,或许,他只属于交通。

上一篇:新华三:数字化时代产业转型与发展推动者

下一篇:金万码巡更 让所有用户放心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