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四川广安区法院:科技赋能 数字创新 为法院高质量发展增势提效

来源: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
2023/8/14 8:35:0231912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紧紧围绕智慧法院建设工作要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科技赋能立审执工作,着力提升网上办案水平及监管力度,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业务网上办理促规范
 
  2022年9月,广安区法院正式开启审判执行全流程集中扫描工作模式,案件材料由电子数据采集中心统进统出、同步扫描、集中编目和统一管理,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电子卷宗流转机制,切实保障电子卷宗生成效率和质量,为审判执行全流程网上办案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电子卷宗在归档阶段可直接转为电子档案,纸质档案仅保留关键性的证据材料,极大减少纸质材料的使用、流转、归档和保管。截至2023年7月,广安区法院共计归档档案材料126万余页,其中纸质材料65万余页,与改革前相比纸质材料减少61万余页,降幅约48%。
 
  该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智能化软硬件设备。如在*、庭审等活动中全面部署电子签名板设备,当事人使用电子签名板签名后,签名信息将自动回填至*材料或庭审笔录中,并同步至信息化办案平台和电子卷宗系统内,从源头减少纸质材料产生。截至2023年7月,该院在23个审判法庭、10个诉讼服务窗口以及市看守所4个视频庭审室完成电子签名板适配工作,有效推动卷宗材料向无纸化转变。
 
  为进一步推进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化,该院依托信息化办案平台推进要素式裁判文书制作,实现全部程序性文书一键生成和常用裁判文书辅助生成。截至2023年7月,该平台完成程序性法律文书一键生成14.8万余份,裁判文书辅助生成8647份。
 
  全流程网上监管增质效
 
  为强化审执案件流程节点管理,广安区法院制定出台《审判流程节点时限管理规定》,依托智慧法院综合平台和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对*、审理、执行各环节实施动态监管、超期预警、关键催办等举措,有效压缩“间隙时间”“弹性时间”,提升办案质效。同时,该院通过办案人员标识、平台自动预警等方式拓宽“四类案件”发现途径,落实“四类案件”监管举措,狠抓实质化监管。截至2023年7月,纳入“四类案件”监管的案件共计679件,实质化监管比例达100%。
 
  为解决实体印章应用工作中批量用印效率低、异地用印路程远、用印过程监管难等问题,广安区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应用电子签章的通知》,优化电子签章使用程序,确保电子签章改革有规可依。电子签章的全面应用,实现法律文书签章线上办理、实时监管和留痕可溯。截至2023年7月,广安区法院电子签章应用数量为27.6万个,其中,实体性法律文书审核用印1.9万个,程序性文书自动用印25.7万个。
 
  全方位智能服务强保障
 
  近年来,广安区法院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诉讼服务“一站式”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天府智诉、律师服务平台等线上系统,实现诉讼服务一网通办、线下线上同样能办、本地外地远程可办。同时,为打破时空限制,该院开通“云上法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提供当事人便利的诉讼服务。截至2023年7月,该院通过“云上法庭”平台网上开庭630件,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为解决邮寄送达和直接送达登记和实际地址不一致、送达成功率较低、邮寄成本较高等问题,广安区法院于2022年7月成立电子集约送达中心,构建电子送达岗、文书领取岗、邮寄送达岗、外勤送达岗“四岗一体”的分层集约送达模式,极大缩短送达时间,减轻办案人员压力。截至2023年7月,该院已完成集约送达6.8万次,其中电子送达6.3万次,占比92.5%,送达成功率大幅提升。
 
  广安区法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执行工作综合治理,大力推行“阳光执行”app公众客户端,将*受理、查询、冻结银行存款、扣押财产、评估拍卖等执行活动全过程同步至该app公众客户端,方便当事人随时随地查询案件执行情况、与法官在线交流、提供相关执行财产线索。截至2023年7月,该app公众客户端接收执行留言201条,执行互动回复226条,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结语
 
  下一步,广安区法院将不断深化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的融合,积极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进全流程信息化、数字化办案,通过智能化、便捷化司法服务,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奋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上一篇:江西:推进出城公交接入车辆动态监管平台

下一篇:杭州市拱墅区开展“宁静东新”试点,打造噪声智治样本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