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出炉,万亿战略背后的LED产业商机你发现了吗?

来源:广东LED
2022/4/26 11:10:3135851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专项“十四五”规划,亦有多地大篇幅进行谋篇布局。近期,广东、安徽、河南、重庆、广州等省、市密集出台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政策,明确发展目标。

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出炉,万亿战略背后的LED产业商机你发现了吗?

  《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对广州打造集群化、生态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进行了整体谋划和具体部署。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了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方面,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2100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400亿元,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达235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达2100亿元,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70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增加值达600亿元,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950亿元,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增加值达900亿元,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100亿元。
 
  产业结构方面,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
 
  创新能力方面,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4%左右,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
 
  创新主体方面,到2025年,国内外上市科技型企业数达到100家,国家级战略创新平台数增至30个。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
 
  《规划》提出了三大新兴支柱产业。《规划》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着力实施“强芯”“亮屏”“融网”工程,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设备制造—内容创作—应用服务”全产业链集群,着力打造“显示之都”“软件名城”“5G高地”,为建设网络强市和数字广州提供坚实支撑。
 
  在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围绕整机系统应用需求,重点发展高端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封装测试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加快推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设计软件的国产化和引领创新,布局建设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
 
  同时,广州将以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推动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3D显示、激光显示、低温多晶硅(LTPS)、曲面显示、透明显示、全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持续扩大低温多晶硅和氧化物液晶面板生产能力,积极拓展规模应用市场,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显示基地。
 
  与LED相关的,这些重点产业被提及
 
  该《规划》提及了与照明相关的LED照明、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光通信、智慧灯杆、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强调要实施“强芯”“亮屏”“融网”工程,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设备制造—内容创作—应用服务”全产业链集群,着力打造“显示之都”“软件名城”“5G高地”,为建设网络强市和数字广州提供坚实支撑。
 
  重点发展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
 
  1、以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推动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显示、3D显示、激光显示、低温多晶硅(LTPS)、曲面显示、透明显示、全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端显示基地。
 
  2、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重点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布局,增强中下游面板、模组及终端产品生产能力,加强上游显示材料、元器件核心技术及关键生产工艺的引进和研发,加快掌握低温多晶硅(LTPS)和氧化物(Oxide)等新一代显示量产技术,推动TFT-LCD向高分辨率、低能耗、轻薄、曲面等方向发展。
 
  3、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重点突破被动式有机发光(PMOLED)、主动式有机发光(AMOLED)柔性显示关键技术,推动大尺寸AMOLED面板量产,推进印刷显示技术、工艺及材料革新。
 
  推动新型显示全面联动发展。大力拓展超高清视频技术在影音、动漫、互动娱乐、远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超高清视频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业,支持超高清视频信息服务业发展,形成研发创新、融资、专利标准、商务服务于一体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
 
  在先进半导体材料和新型显示材料方面,重点发展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有机光取出材料、有机半导体光伏材料,加快氮化镓材料、光刻胶、无氰电镀液、掩膜版等半导体材料研究,加大偏光片、玻璃基板、封装材料、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等显示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
 
  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液晶聚合物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高性能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产品。加快发展中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偏光片等功能性膜材料。
 
  此外,还将激发数字创意产业新活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着力推进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深度应用,构建游戏、电竞、动漫、网络、影音等产业生态圈,培育一批具有数字创意头部企业和精品IP,打造“动漫游戏产业之都”“全国电竞产业中心”和文化科技产业“硅谷”。
 
  全力引进半导体照明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
 
  《规划》中提出,深入推进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进一步优化“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打造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重点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广州东部(增城)LED产业园重点引进半导体照明(LED)、软件业、IT信息服务业、5G通信、服务外包、汽车电子等项目,全力引进半导体照明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形成光电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光伏产业园重点引进太阳能光伏装备、太阳能光伏材料、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研发和生产等产业链高端领域项目,集聚清洁能源研发和生产的高端要素,努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基地。高新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节能环保设备、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项目。研发创意产业园着力打造广州东部以汽车材料、汽车研发、汽车试验为核心的,从材料到整车全流程的研发创意产业集群。
 
  建设多功能智慧灯杆
 
  《规划》中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提升充换电网络配套水平。科学合理布局充电设施建设,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公共充电网络。
 
  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鼓励智慧灯杆建设运营企业结合临时泊位要求,建设含有充电功能的多功能智慧灯杆。加快换电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支持国有资本通过参股、合作等形式参与,保障换电基础设施的用电需求。推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中还提到,优化智能汽车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统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依托广州建设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机遇,推动先行建设智能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在推动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升级、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系统应用、“智路”建设与改造、云控基础平台等方面重点发力,为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
 
  《规划》中表示,要提出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围绕整机系统应用需求,重点发展高端半导体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业和封装测试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加快推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设计软件的国产化和引领创新,布局建设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
 
  设计环节。重点攻关无线通信、信息传输及处理、微处理器、传感器、存储器、射频收发器、定位导航、电源管理等关键通用和专用芯片技术,着力扶持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优势产业的芯片设计,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储能及充电管理、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领域的核心芯片开发进度,加大面向工业控制与驱动、汽车电子、超高清显示、医疗电子、智慧建筑等领域的芯片设计与研发力度。
 
  制造环节。布局建设2—3条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支持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积极引进先进工艺芯片技术并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先进高压电路器件工艺、电源管理BCD工艺、数模混合集成工艺、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射频电路、锗硅工艺、硅光工艺、微控制集成工艺等特色专用工艺。
 
  封装测试环节。推进系统级封装(SiP)发展,开展芯片级封装(CSP)、圆片级封装(WLP)、多芯片封装(MCP)、穿透硅通孔(TSV)、三维(3D)堆叠封装、数模混合系统级封装、高可靠性功率器件封装等先进封装和测试技术的研发,提升代工企业及第三方IP核企业服务水平。
 
  提升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水平
 
  《规划》中提出,加大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绿色化、高性能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国产化水平。
 
  智能传感器。重点突破视觉、触觉、位置、测距、粘度、磨损颗粒、图像感知、嵌入式算法、高动态传感测量等传感器关键核心技术,支持面向智能制造、高端智能消费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新型生物、气体、液体、光学、超声波、信息等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光敏、压电、红外辐射、金属氧化物、磁性等新型传感材料。
 
  敏感元器件。加快推进用于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中的半导体、陶瓷、高分子、超导、光纤、纳米等各种新型敏感、复合功能材料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薄膜工艺技术形成的敏感芯片,支持集成式、复合式、微型化、高可靠、低功耗、低成本传感器及量大面广传感器产品生产。
 
  抢占未来通信网络新高地
 
  《规划》中提出,加快引进和研发新一代通信设备、新型网络和新型智能终端设备,构筑以移动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为主的天地一体现代通信产业链,抢占未来通信网络新高地。
 
  在光通信领域。依托光纤光缆制造优势,重点突破传输材质、工艺结构及编码技术,推动高速大容量光传输设备、高速光接入设备、光交换设备、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等光通信设备关键元器件国产化。
 
  光通信器件方面,重点推进光子芯片、高速光模块、光电耦合器、光电交换器件、高性能低成本光纤预制棒,以及光无源器件和MEMS光开关等关键器件的研发,积极推动电力电子、印刷电子产业化,加快部署量子元器件研发。

上一篇:预计到2031年,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2080亿美元

下一篇:LED显示屏行业转型升级在即,屏企往哪方面着手?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