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生物识别技术给力 助力解决冒用问题

来源:新闻网
2016/10/24 11:32:3235580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居民*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多由各国或地区政府发行予公民。它将作为每个人的公民身份的证明工具。自2004年起,中国大陆正式开始为居民换发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2013年起停用一代*,二代证中新增指纹信息。
  
  二代证的使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因为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丢失*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还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仍可正常使用。所以证件一旦丢失,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冒名使用,而失主却毫无察觉。

  
  那么*丢失后去了哪?对于冒用*有什么惩罚措施?
  
  不少丢失、被盗的二代*并未自然消亡,而是被不法分子非法收集,在网络黑市公然叫卖,一般四五百元就能买一个还保真。几经倒手后,这些*或被用于冒名开银行卡牟利,或被用于掩护诈骗*,或被用于变身他人、隐身作案,给丢失者带来严重困扰,无端背债甚至被抓。
  
  正是因为应用广泛,在开公司、进网吧、酒店开房、买火车票、办手机卡等方面均有很大需求,也就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非法牟利。
  
  对于上述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法》明确规定冒用他人居民*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到一千元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面对*的种种,很多人质疑其不能注销的“先天缺陷”,认为应该像银行卡一样,可挂失注销;很多人认为关于冒用的惩罚太轻,*成本过低,不能起到警示作用。
  
  其实这都不是重点,因为*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使用,就是为了证明持证人的身份,就是为了方便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证明你就是你。证件本身存储着个人信息,任何符合规范的读卡设备均能读取,所以*才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业务场景。如果丢失,即使你挂失,也只是在公安局内部系统可以查到,但银行、运营商等用证单位,在扫描*时看不到挂失信息。
  
  而让所有使用*的机构共享*数据库,无疑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是不现实的。
  
  我们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他人二代证在实际生活中能顺利使用?
  
  如果有人冒用他人*成功办理了银行卡、开立了手机卡、购买了车票、办理了酒店入住……证件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该追问的是相应的用证单位,在使用的过程中审查是否严格?有没有核实人证是否相符?
  
  所以,真正应该加强的是用证单位的责任心,在办理业务时对“人证合一”的验证。而在现实场景中,单靠人的主观判断难免有疏漏,而二代证中包含人脸、指纹信息,这就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海鑫智圣以当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有效的真实身份识别与验证手段。通过核验终端机读取居民*芯片中的身份信息,与现场采集的指纹图像、人脸照片进行比对,验证人证是否相符。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旅运、景区、酒店、社保、*等领域。

上一篇:我国停车缺口估算达上亿 政府支持仍无济于事

下一篇:秋冬火灾高发 净化消防产品系重中之重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